【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东北民间故事》出版,抢救寒地黑土的民间文学奇葩
  作者:李海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8 | 点击数:3476
 

  

《东北民间故事》 李海生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日前,一本抢救性记录东北民间故事的新书《东北民间故事》出版,该书可以称作为寒地黑土的民间文学奇葩。该书抢救性整理流传在东北数千年口耳相传的人文活化石,保持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文字是怎么有的?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老牛为什么没有上牙?土地庙里为啥没有土地奶奶?本书作者李海生告诉记者:为了不使那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消失,他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寥寥无几的民间故事老人,把记忆中太奶讲过的这些故事请他们重新讲述,进行比对,才有了这样一本“大碴子味儿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书。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吴波

  为唤起同龄人的记忆

  《东北民间故事》包括上下两册,历经四年时间,作者共采访数百个乡村老人,做了近百万字的笔记,五易其稿,整理而成,为唤起同龄人的记忆和下一代人的传承助力。

  李海生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民间故事,东北地区称为“闲话”,或作“瞎话”,是世代相传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创作。讲述民间故事比较集中的时间是在冬天的农村,昏黄的油灯下,人们或扒着麻秆,或搓着苞米,往往便有一位老人为他们说唱本或讲故事。

  全书用东北方言采录,保持了原汁原味,语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十足。上册由《传说由来》《鬼狐神怪》两个部分组成,下册由《惩恶扬善》《故事笑话》《睿智哲理》三个部分组成。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上天入地,遐想联翩。邪恶的“妖魔”最后通通被消灭或遭受失败,通人性的“鬼怪精灵”,行人事,讲道义,知恩图报,是现实生活中善良事物的化身。每个故事里都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益智、警世、励志的作用。

  当科技披着文明的外衣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时,农业社会那些代代传承的集体记忆是不堪一击的。以民间故事为代表的农业文明,一代代传承至今,是农耕文化的顽强,是耕心种德的坚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传承。但是今天,速度渗透在人们吃、穿、住、行的各个生活缝隙里,慢的境界没有了,慢的故事失传了,从而切断了农耕文化的传承。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纯农业社会的劳作方式,那全家共住、世代同堂、夏夜院里乘凉、冬夜围炉取暖的温馨生活,与时空一起丢失了,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也丢失在那匆匆忙忙的时空中。

  惩恶扬善是重要的主题

  评论家田洁认为:“打开书卷,那种久违了的艺术氛围立刻扑面而来,仿佛又回到童年听故事的情景之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没有灯、没有电、没有网、没有电视的纯真年代。”

  作者的老家在东北一个偏僻的乡村,那里的乡亲们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至童话、寓言,统称之为“瞎话儿”。作者很用心,每个方言词条后面都用括号注出解释,方便大家阅读。

  世间的一切一切,人们都要寻根问底。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特别是人类的童年时期,他们只能按那时的认识水平去解释。而民间故事中的民族历史不同于正史的历史记载。不能把故事的情节当作历史,只能是它折射了历史的真实。以《高祖公高祖婆》为例,它叙述人的由来是高祖公高祖婆用泥土捏出来的,这应该是世界文明史上许多民族的共同传说。

  《东北民间故事》中的狼精树怪等“妖魔鬼怪”,也不是一概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而是邪恶与善良、正义与非正义的化身,是两种不同力量的代表。对善良美好事物的追求,对邪恶丑陋事物的厌恶与抨击,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因而,惩恶扬善就成了民间故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

  对话李海生:文学的魅力 在于大俗就是大雅

  广州日报:当初收集这些民间故事的初衷是什么?

  李海生: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个货真价实的“故事迷”。这些民间故事耕耘在一代代人的心田里,播种在一代代人的品行里。正是这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不仅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善恶、忠奸、美丑,更使我懂得了对富贵的追求应该是取之有道,得之有命,失之有理。为了不使那流传千年的东北民间故事消失,萌生了将当年老辈人讲过的民间故事整理出来的念头,有了想法之后,在周围人的鼓励下,便开始了着手回忆整理,然而,仅凭回忆是无法完成这项工程的。好在能讲民间故事的瞎话儿篓子(讲故事的老人)还能找到。于是,我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寥寥无几的乡村瞎话儿篓子,把记忆中的这些民间故事请他们重新讲述,进行比对,进行整理。

  广州日报:整理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李海生:在收集整理东北民间故事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有许多难忘的故事,我就举一个吧。那是2012年正月初三,正是东北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有个瞎话儿篓子叫姜明山,已经七十二岁了,患有帕金森病,不知从哪里听说我在整理东北民间故事,就让孙子给我捎信要见我一面,我听说老人身体不好,就连忙开车50多公里去了他家,老人见了我特别高兴,我们聊了一宿,他连讲了31个故事,临走时把他十几年前的手抄本《哨谱》赠给了我,这是一直传说却谁都没有见过的奇书。老人对东北民间故事的执着热爱精神真让我感动!

  广州日报:您觉得,这样田野考察似的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有何意义?

  李海生: 一是能保持民间故事的原生态,二是民俗文学的魅力在于大俗就是大雅。我在采录中越来越感到流传千百年,凝聚着祖辈人智慧的东北民间故事所散发出的光辉,同时,也为面临失传而痛心。我想,这种抢救性的整理,是绝对有意义的。东北民间故事只是中华传统文化花圃里的一朵奇葩,我们的民俗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抢救挖掘整理保护刻不容缓!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2016年9月20日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展示我国民俗学研究全貌
下一条: ·《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首发座谈会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赵李娜]当代民俗学视野下家居整理术的中国实践研究
·[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穆昭阳 颜磊]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问题探讨·[胡港]学科立场与搜集整理问题:《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科学性价值
·[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林继富 杨之海]科学化、整体性民间文学记录的探索·[戴建国]丁景唐与民歌社
·[明新胜]从我收集并编著《淅川移民与民俗文化》看新时期城乡建设中留住记忆留住历史的必要性·[毛巧晖]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
·[丁晓辉]“民族志式的描述”与“立体描写”·[张多]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