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冯骥才:《平安夜》的民间记忆和历史记忆
  作者:冯骥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6 | 点击数:3537
 

  每到大雪纷飞的圣诞之夜,世界各地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唱诗班的孩子,都要用纯真而虔敬的心,在闪烁的烛光里唱起同一支歌:“平安夜,至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爱也多少纯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这便是著名的圣诞之歌《平安夜》。

  虽然这首歌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但它诞生于何时何地,出自谁的手笔,却鲜为人知。我也是到了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才知道它的创作者摩尔和格鲁伯的名字。但如果向当地人打听这首歌的由来,则会听到许多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1818年圣诞节那天,离萨尔茨堡城区不远的欧奔多尔福镇的教堂要举办庆祝会,但助理牧师摩尔却发现用于演奏的管风琴的皮风箱被老鼠咬破了,无法发出声音。束手无策的摩尔忽然想起耶稣在圣诞之夜降生时,天使唱的那句颂辞:“天主享受荣福于天,良人享受太平于地。”他想,如果依据这句颂辞写一首歌来庆祝圣诞多好。于是,摩尔很快便写了一首赞美诗作为歌词,请教堂的管风琴师格鲁伯谱曲。这首歌在庆祝会上唱出后,一鸣惊人,很快就传遍世界。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首歌虽然好,但欧奔多尔福镇毕竟比较闭塞,根本无法将其传出去。据说途经这里的一位德国音乐家听出了这首歌的气质,将它带到德国,并得到德国皇帝的赞赏。由此,《平安夜》成了每逢圣诞都要演唱的“节歌”。

  再有一种说法很像伤感的小说:音乐教师格鲁伯有个可爱的儿子病死了,格鲁伯和妻子悲痛欲绝。圣诞节来临,妻子依然忧郁万分,于是格鲁伯想到用琴音为妻子排解悲伤。当他掀开琴盖时,发现里边有张小纸片,上边写着一段歌词。原来是他的好友摩尔悄悄放在里面的。格鲁伯读了歌词,便用管风琴谱出曲来。他边弹边唱,妻子心中的愁云便渐渐散开……

  这些来自民间的说法是一种民间记忆,人们总是要把各自不同的美好的想象加进去,体现了缤纷又真切的民间情感。除了民间记忆,关于《平安夜》也有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记忆是有据可查的,比如摩尔和格鲁伯的人生历程。

  摩尔生来就不幸。由于他是私生子,不能去教堂受洗礼。一位名叫希尔的神职人员偶然遇到摩尔,发现他很聪明,又有音乐才华,就辅导他学习神学与音乐,并帮助他成为了神职人员。由于摩尔出身清苦,因此对穷苦人充满怜悯,总是主动帮助他们。他先后在一些小乡镇的教堂里做牧师,深受人们喜爱。除了《平安夜》,摩尔没有更多的诗作传世。他出生于1792年,创作《平安夜》时26岁。不过,他年仅35岁就离开了人世。也就是说,在《平安夜》红遍天下时,他早已不在人世,难怪民间会生出那么多传说。

  有关格鲁伯的记载非常有限,人们只知道他是摩尔的好朋友和管风琴师。格鲁伯和摩尔一样默默无闻,有人说他创作过近百首歌曲,但他留给音乐史的仅有《平安夜》一首。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对记忆的珍视,这在《平安夜》的诞生地——欧奔多尔福镇能深刻地感受到。

  《平安夜》第一次被演唱是在小镇的尼古劳斯教堂,教堂建于中世纪,历经沧桑后破损倒塌,于1905年被拆除。1937年,为了纪念摩尔与格鲁伯,人们在教堂原址上盖了一间小小的纪念堂—白色的六边形屋子,古朴而美丽,里面布置得好似教堂,左右分别有摩尔和格鲁伯的纪念石。纪念堂外的绿地四周,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水塔、古树和老屋,它们尽力维持着历史环境与氛围,生怕记忆被打乱。据说每年圣诞之夜,这里都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唱诗班孩子手持点燃的蜡烛站在大雪里,吟唱《平安夜》。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欢度圣诞的人,也都站在雪地里跟着一起合唱。在人们眼里,只有这里的《平安夜》才是原汁原味的。

  此外,人们还考察到萨尔茨堡石头巷9号是摩尔的诞生地。现今,这所房屋的大门前也装有一块石刻的纪念牌。正是有了这些努力,我们才知道萨尔茨堡这座音乐圣城除了为全人类贡献莫扎特和卡拉扬外,还有一支永恒的歌。

  《平安夜》歌词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

  Glories stream from heaven afar.

  Heavenly hosts sing Alleluia!

  Christ, the Saviour is born.

  Christ, the Saviour is born.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on of God, love's pure light.

  Radiant beams from Thy holy face.

  With the dawn of redeeming grace.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详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

  平安夜,圣善夜!

  牧羊人,在旷野,

  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

  听见天军唱哈利路亚,

  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圣善夜!

  神子爱,光皎洁,

  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

  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

  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

 

 

 

  文章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1期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乌丙安: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
下一条: ·徐赣丽:拓展民俗学研究的三个方向
   相关链接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
·[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徐宝成]明清易代:惠世扬形象的多维建构
·[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蒋帅]地名叙事的去污名化实践
·[毛晓帅]作为日常交流实践方式的个人叙事·[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林继富]通向历史记忆的中国民间文学·[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张成福 杜昭熺]历史记忆与地方性建构·[梁爽]锡伯族的图像叙事与历史记忆
·[宋鸿秀 高忠严]英雄人物的历史记忆建构与文化传承·[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