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高丙中 宋红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
  作者:高丙中 宋红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8 | 点击数:7616
 

  摘要: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与非遗保护实践在目标和理念上具有一种内在的契合,由此反思以往城镇化中的文化否定以及非遗保护中的博物馆式保护的局限,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导向、新的选择。在认识论层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留住文化”的理念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文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则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与社会经济的历史趋势相结合的机会,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注入活力。最后,文章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和整合角度作了一些具有政策意涵的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否定;新型城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者简介: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红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表现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取代以GDP为中心的城市化,国家开始提倡探索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互相支撑、整合统筹的发展模式。

  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优先的城市化,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需要标准化,对代表多样性的地方文化持无视的态度或否定的态度,其城市扩张的过程大致就是一个破坏传统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趋势造成传统文化大量流失甚至濒临消失的背景下,国家采取主流经济理念之外的特殊政策,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种社会主流思潮之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效果的局限,国家又创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希望建立特殊的区域,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整体保护。但是,如果整个社会仍然是以GDP 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民众也是要像一般地区的民众一样要经济效益的,我们就很难让文化生态保护区发挥理想中的功能,因为外部环境有很大的示范效应和压力。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并不单纯追求大城市的经济扩张,还尊重传统社区的文化价值,把社区固有文化视为空间合理改造的保留财富,让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技术提升、舒适度改善,工作便利与社区的延续可以相互兼顾,达到最大限度地整合。非遗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显然,这种发展模式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在理念上是兼容的,既形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外部良好条件,也为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市镇建设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新型城镇化是必须尊重居民的活态文化,也就是在根本上与非遗友好的城镇化,在一些非遗项目丰富的地方,新型城镇化甚至可以就是一个小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新型城镇化肯定是非遗保护的机会,也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机会;而非遗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底蕴、文化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能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理想范本,因为那意味着最有效地传承非遗,最全面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物质文化传统的“家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项兆伦: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
下一条: ·中国农业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