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发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08 | 点击数:2217
 

  11月29日,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新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京举办。

  我国非遗保护的九个新趋势值得关注

  其一,国际公约精神宣传更加广泛,履约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民俗学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事务,对提升我国学者参与国际非遗保护事务、提高对国际公约精神的认识有帮助,而且也会对我国履约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其二,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的结合更加密切,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在非遗保护领域都有相应的呼应,如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扶持戏曲政策、“一带一路”的非遗交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非遗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留住乡愁”等。

  其三,非遗保护实践趋于务实、具体,注重与非遗传承人、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的结合。

  其四,非遗保护研究趋于体系化、学理化,国际经验、理论的借鉴和中国经验、理论的归纳以及总结更加主动,非遗学科体系正在建立,学科反思的力度不断加大。

  其五,非遗宣传活动更加多样,方式不断创新,品牌性的非遗展示、展演、展览活动已经形成,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体制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其六,非遗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主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自信不断加强。

  其七,非遗保护技术不断提升,互联网、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非遗科技发展迅速。

  其八,非遗经济发展加快,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正在不断显现,非遗企业正在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升,非遗企业上市融资能力大大增强。

  其九,非遗传承体系正在建立,社会传承、学校教育的分工合作模式正在形成。

  我国非遗保护发展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注意

  其一,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确保非遗保护不离题、不走样,仍然任重道远。

  其二,如何理解国家战略与非遗保护的关系,做到既能够适应国家战略,又能够保持非遗保护工作的独立性,使二者协调发展,仍然需要努力。

  其三,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克服“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传承”“重技术轻文化”“重形式轻内容”的顽疾,依然是非遗保护实践面临的主要障碍。

  其四,在非遗研究上,如何既能摆脱本本主义,又能避免拘泥于经验主义,能从实践中概括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价值的非遗理论,是目前非遗研究最大的挑战。

  其五,非遗保护的规范化工作发展仍然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非遗行政法实施缺乏操作性。非遗保护的知识产权建设,仍然处于讨论阶段,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其六,非遗保护技术提升仍待加强,非遗生产的低水平、低效率、低附加值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手段介入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力度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2016年12月07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历经30年编撰 《中国民俗艺术(汉族卷)》付梓
下一条: ·《中国民间游戏总汇》在京首发
   相关链接
·[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