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钟敬文: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
  作者:北师大民俗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13 | 点击数:3682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日是一年一度教师节,民俗君特地收集了许多评价和回忆钟敬文先生的文章。借此时节,缅怀这位中国民俗学导师是如何传道、授业、解惑的。

  季羡林:钟敬文是我忠诚真挚的朋友

  不管怎样,这样一来,我们就成了朋友,而且是忠诚真挚的朋友。陈寅恪先生《王观堂先生挽词》中说:“风义平生师友间”。我同钟老的关系颇有类似之处,我对他尊敬如师长。他为人正直宽厚,蔼然仁者,每次晤对,如坐春风。由于钟老的缘故,我对北师大的事情也积极起来。每次有会,召之即来,来之必说。主要原因是想见上钟老一面。一面之晤,让我像充了电一般,回校后久久兴奋不已,读书写作更加勤奋。我常常自己想,像钟老这样的老人,忠贞爱国,毕生不贰;百岁敬业,举世无双。他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节选自:季羡林,痛悼钟敬文先生,民俗研究,2002。

  王宁: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

  钟敬文先生是人民的教师。他能够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并为之终身工作,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和岗位——学术与教育。学术研究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教育是不慕权势的学者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相对安静的栖居之所。古往今来,多少贤能之士远离仕途,投身教育,为国家培育人才,让知识成为改造社会、强盛国家的伟大力量,钟敬文先生正是在潜心研究和奉献教育的过程中去弘扬民主精神,推动着人民精神史的延续。其实,这条路对钟敬文先生来说,并不是平坦的;但他不怕曲折,不言放弃,一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仍然迈开脚步,打起中国民俗学派的大旗,使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承载着人民的文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

——节选自:王宁,人民的学者、人民的教师——在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暨“钟敬文高等教育与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西北民族研究,2013。

  刘魁立:化作春泥更护花

  钟敬文先生则把自己的生命比做“春泥”。然而我想,这不会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自况是一样的意旨,在放翁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有愤世嫉俗和洁身自好的内蕴,而钟敬文先生则要“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以自己的生命,期冀的是一方春色满园的花圃。这“花”又当做何解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作为教授的钟先生的诸多学生。这自然不错。但我想,他一生的活动,当又作为这句话的注脚。他始终把人民、民间文学、民俗、民俗文化,作为他献身的神圣、崇高的对象。

——节选自:刘魁立,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民间文化事业的人,钟敬文民俗学论集·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乌丙安:无私奉献

  钟老一生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在最后十年的高龄段期间已经完全升华为无私奉献了。因此,他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崇高嘉奖,受到学界同辈和晚生的崇敬与爱戴。他为开创中国民俗学历史的新纪元而做出的无私奉献,已经并将继续铭刻在民俗学历史的丰碑上,供我们及后来人认真学习。

——节选自:乌丙安,学习中京温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2013年。

  福田亚细男:慈祥与关爱

  这两张照片是1999年10月至次年1月我在北京时照的。为促进中国的日本研究,日本政府在北京外语大学设立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我于1999年秋作为该中心的教员赴任,对研究方向为日本的硕士生们开了日本研究课和专题讨论课。其间数次有机会见到钟敬文先生。第7张照片是访问中国民俗学会时,出院不久的钟先生专程赶来,我们一起参观东岳庙的情景。站在钟先生身旁听他讲话的是董晓萍女士。第8张照片是我结束讲课要回国之前去北师大时的照片。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钟先生。依次看过这些照片,感到15年间多次有幸见到钟敬文先生,感受了他慈祥的关爱。同时在钟敬文先生与我们见面时,时时感受到他对发展日本与中国在民俗学方面的学术交流的强烈关注。至今我的感谢之情依然不减,愿意尽微薄之力促进民俗学学术交流,以报答钟敬文先生的厚谊。

——节选自:福田亚细男,何彬译,照片记述的钟敬文,北师大民俗学公众号。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北师大民俗学”微信公众号 2016-09-10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纪念文艺家周巍峙诞辰100周年专题
下一条: ·[刘锡诚]余未人:从作家到学者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第35期敬文沙龙“钟敬文先生的故事”成功举办·[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