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立法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切实推动非遗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
  作者:徐守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4 | 点击数:2393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湖南省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传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瑰宝,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湖南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省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连接各民族情感的纽带。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倍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经过多年、多方共同努力,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已经形成,四级名录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8个、代表性传承人7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个、代表性传承人247人;设立了“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4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女书习俗”两度走进联合国总部,“神奇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演展示活动深受海外观众好评,为湖湘文化走出去注入了独特元素。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加快,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一些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现有传承人群后继乏力,“人走歌息”“人亡艺绝”问题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保护不力、履责不严、利用失当、过度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及千秋。要切实抓好《实施办法》贯彻实施,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

  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和教育科研宣传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纵深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代表性传承人要切实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活动。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力协同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有关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施办法》执法检查。要科学辩证地认识、甄别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和滥用,真正让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创新、传播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最直接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活下去、火起来,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要顺应时代潮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数字化技术留住文化基因,采取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储、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时间老人的手中“抢”回来,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流、不消亡,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旅游、出版、影视、动漫等跨界融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提升文化创意产品水平,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带动文化资源开发,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新常态注入文化新动能。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传播的翅膀,进一步扩大传播主体,创新传播手段,优化传播内容,打造对外传播品牌,让湖南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历史责任。要深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形势任务和政策举措,让《实施办法》的主要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依法保护的良好舆论环境。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纳入各类文化、科学、教育场所的展示和教学活动中,支持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主动承担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社会责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贯彻执行《实施办法》为契机,推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徐守盛:湖南省委书记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7月4日第1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突出分类保护 传承融入生活
下一条: ·宁波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标准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