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民俗牵手互联网 精神内核不能丢
  作者:记者 叶晓楠 章元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21 | 点击数:1698
 

 

金马派风筝传承人吕铁智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为什么中国人打招呼时喜欢问“您吃了吗”?为什么干活时有人高唱劳动号子?……这些都是传统民俗的学问。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民俗不仅产品销售突破了地域限制,参与方式也突破了时空限制,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现代与传统的撞击,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产业在迸发出新活力的同时,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变化了的民俗,还能否保持传统韵味,又能否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呢?

  互联网让民俗更多彩

  河南开封朱仙镇的郭太运今年90多岁了,掌握木版年画的手艺已有70多年。造型丰富、寓意吉祥的传统木版年画,曾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贴年画的人越来越少。

  2016年1月,郭太运参加了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的非遗众筹项目,他根据“90后”设计师黄晶提供的图稿,将新元素融入年画创作中。郭太运的作品在淘宝年货节上一经亮相,便备受欢迎。

  除了木版年画,高密剪纸、“探花”主题布鞋、吉祥抱枕等,许多带着浓浓年味的老物件,都在2016年春节前夕,出现在了淘宝网首页。传统年俗借助互联网,呈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

  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影响民俗的形式和程度千差万别。除了对传统民俗的内容产生影响,互联网还成为助力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

  吕铁智是金马派风筝的传承人。1998年赴美交流时,他就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吕铁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时我应邀给当地的中小学生讲风筝的制作和放飞,反响很大,那会儿还没有专门的网站来做风筝文化的交流和对接,可以说有需求没渠道,这让我遗憾了很久。”

  如今,吕铁智通过儿子看到了新的希望。“他比我更懂年轻人的想法,提出举办在线沙龙、网上卖风筝的计划,受众能够覆盖海内外。”

  传统的传承是师父带徒弟,一对一的传授方式对徒弟的资质和耐心都有严格要求。近两年,通过网络,吕铁智聚集了一批批的风筝爱好者。“他们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说不上是我的传人,却都是金马派风筝的传播者。”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林继富表示:“互联网与民俗的关系,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缩影,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民俗同样如此,二者结合是当代民俗的一种传播方式。”

  有创新也有消解

  十多年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黄新武,就注意到了传统丧葬和祭祀习俗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当天价墓地、清明祭祀引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话题经常出现时,我就想,能否创建一个方便大家寄托哀思、缅怀故人的在线纪念平台。”2006年,天堂网正式上线,成为较早的网络祭祀平台。

  网站创建之初,有人讽刺黄新武动歪点子挣钱。黄新武在采访中表示:“这让我难受了很久,我的出发点始终是宣传文明祭祀理念,网络只是实践想法的一个渠道。”

  2012年的一件事更坚定了黄新武的想法,一位华南理工大学的退休老教授告诉他:“我在外十多年,回到上海后,连亲人的墓地都找不到了,是网络纪念馆让我的哀思有了新寄托。”

  黄新武认为:“网络祭祀的普及期还很漫长,在这期间,如何坚守公益内核、不被商业化侵蚀,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中途退出,最终伤害的是用户的感情。”

  黄新武也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网络祭祀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纯商业化的祭祀网站,动辄以各种名目的收费花招来敛财,而用户一旦不满或停止付费后,就采取清空数据等极端手段,甚至“关站走人”,凸显了民俗在网络时代发展的保障性需要加强。

  面对淘宝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吕铁智也曾陷入沉思:“网络在更广、更快传播的同时,也将问题复杂化了,商业化的生产模式容易让手工艺丧失特色,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告诉笔者:“民俗最本质的作用是沟通心情、体现关怀,互联网很好地展示了民俗,同时让民俗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他同时指出,新的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网络平台的杂乱无章、民俗信息的错漏传播、商业化捆绑销售等。

  关键要看民俗本身魅力

  事实上,“互联网+”与民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传统民俗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又为民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与一些手艺人固守传统不同,吕铁智的想法很“超前”,他为惠普公司设计风筝文化礼品,并尝试挖掘风筝的广告价值。“风筝的内涵是传统的,放风筝有放飞烦恼、疾病的寓意,但时代变了,你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要变,离开受众基础,我们的手工艺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有专家分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民俗——互联网民俗正在形成。对此,有网友表示忧虑:互联网民俗缺少了传统的仪式感,在光鲜外衣下,大多是昙花一现。同时,也有网友持更为开放的心态,认为数字化让民俗有了新表达。

  在高巍看来,民俗凝聚了人们的一些习惯,不会因为某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而突然发生转变。针对互联网民俗,可以引导但不能强求。

  林继富认为:“民俗是小范围内共享的文化,网络的去中心化将其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欣赏不等于接受,操之过急甚至会导致一些民俗的加速消亡。”

  民俗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仍需坚守。林继富从三方面总结了民俗的核心魅力:“首先是精神内核,互联网加速了民俗的变化,但精神内核应该被传承;其次是情感,民俗都是在情感基础上诞生的,同时也在强化和延续着这种情感关系;再次是认同功能,民俗背后是共同体的关系,身份文化的功能不应该被散失。”

(原文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5月21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山西工艺美术发展提倡“工匠精神”
下一条: ·江苏非遗亮相台湾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