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推荐:
《工开万物》一书透过宋应星的生活和思想——他是一位生活在十七世纪的偶像颠覆者,一位对于宇宙之进程及其与人之天性之间的关联持有极端观点的学者,揭示了知识生成过程中的丰富层面。作者薛凤为宋应星描绘了一幅既能引发思考、又令人信服的画像:这是一位不随波逐流、深思熟虑的思想者,因为一桩政治丑闻而震怒,从而将一套复杂而具有内在连贯性的理论——其思考对象是宇宙进程与人之行动的关系——付诸笔端,融入到一系列关于天、人的技艺、声音、政治、伦理等思考的文字当中,而这些超凡脱俗的思想又都无可规避地是中国自然哲学中的组成部分。对从事科学与技术的文化史、思想史、世界史以及中国研究的专业学者和大学生来说,这本出色的著作会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令他们感到开卷有益。
——白馥兰(Francesca Bray),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当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二十世纪初期被重新发现之际,日本、中国和欧美的现代主义学者迫不及待地将这本书归入到那些所谓能见证晚期帝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命运多舛的文献资料当中。这些学者预设了中国错失发展出“现代科学”的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对宋应星的著作发表了过份武断的论点。如今,这一头脑简单的目的论观点受到了薛凤的挑战。薛凤将宋应星的全部著作语境化,将《天工开物》这部篇幅最大、最为著名的作品与宋应星的其它著作放在一起,让那些具有文化嵌入性本质的实践活动在我们眼前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了解在明代中国那个商业化和商品化进入早熟阶段的时代,宋应星是如何从事知识产出活动的。
——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薛凤以明代学者和下层官员宋应星那些不同凡响的著作为材料,将明代知识精英当中通行的传统与创新的哲学性价值与玉器、丝绸、农作等物质文化形式以及许多其它工艺联在一起。作者对所有这些考察对象都有着细致的了解:它们如何被加工、制作和销售;在一个森严而精细的等级秩序当中,它们在构建个人身份时所担当的角色;它们在制作与销售方面的经济学维度;加之于它们身上的象征性与哲学性用途。在作者的笔下,宋应星那独具一格的宇宙论观点成为一面透镜,让人们得以从一个新视角来看待明代的理论文化与实践文化。
——罗蕊安达斯腾(Lorraine Daston),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