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俄罗斯前驻华外交官夫妇出书推广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吉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1-22 | 点击数:2122
 


  新华网莫斯科11月19日电(记者吉黎)俄罗斯文化、教育、出版、外交等各界人士200余人19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出席了《幸福万年长》的新书推介会,这是一本由俄罗斯前驻华外交官夫妇撰写的介绍中国十二生肖文化和中国节庆的书。

  图书制作精良,展示了很多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图文并茂,引来不少宾客驻足观看,啧啧称叹。

  《幸福万年长》的作者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是俄罗斯前驻华外交官,一家人曾在北京长期工作和生活过。夫人伊琳娜·扎哈罗娃女士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难掩对中国割舍不断的情怀。他们夫妇长期致力于中国民间艺术研究,对中国的语言、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连身为俄罗斯外交部现任新闻发言人的女儿玛丽亚·扎哈罗娃也精通中文。

  该书从俄罗斯人的视角,用俄罗斯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中国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文化介绍到俄罗斯,展现了中国民间创作的神奇魅力。

  正如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在书的序言中写道:“我认为,让各国的孩子们了解不同民族的神话故事,从中学会善良、和平以及对世界文明和文化遗产的尊重,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天的推介会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主持。会场舞台上方有祥云图案,大厅四周摆放着中国福娃,展厅中还有孩子们创作的中国童话题材的儿童作品展,这些都让人感受到浓浓中国味。

  活动期间,俄罗斯儿童们表演中国童话剧,他们跑上台感受中国器乐,欣喜不已,会场的气氛因为年轻的他们异常热闹。

  张中华参赞会后对记者说,一切从了解开始,了解才能进一步合作,而文化是最有效的达成相互理解的途径。中国重视对俄文化交流,让俄罗斯民众了解中国,对进一步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5年11月20日 10:1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蒙古族学者尼玛与席慕蓉合译新书《萨满神歌》首发
下一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发布
   相关链接
·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民俗现场暨文化变化进行时调查
·[叶晓华]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传承试探·[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席建立]乡村振兴中的民俗文化流变·[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马娇娇]皮影戏民俗文化的嬗变及对乡村社会资本的影响
·[刘欢]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背景下民间绣活(夏布绣)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李君]中国“结”:情感与功能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胡正裕 杨海娇]浙南文成“侨家乐”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关系试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