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5年会专区

[杜韵红]民族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
——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
  作者:杜韵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5 | 点击数:3332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民族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
——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
杜韵红
(云南民族博物馆)
摘 要:本文定位的民族博物馆特指立足于民族地区建制的博物馆或者冠以民族称谓的博物馆以及民族学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文化语境下,应关注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宏大背景及面临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困境,尝试将博物馆功能进行延伸及开拓性探索,把展示、教育、体验融为一体,将文化信息、文化多样性与博物馆传统功能进行关联与拓展,以展示互动为手段,特别是以民族节日、宗教祭祀、娱乐竞技等活动为载体,以传统的展示陈列为文化背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博物馆这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中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提升。本文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将其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从可汲取的经验及亟待应对调整的策略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独创蹊径,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以此推动民族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民族;博物馆;功能;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杜鲜]云南大黑天信仰和图像学特征的流变
下一条: ·[樊苗苗]从壮锦动物纹样窥探壮族民间信仰
   相关链接
·《民族艺术》:2023年第2期目录·[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民族艺术》:2023年第1期目录·《民族艺术》:2022年第6期目录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民族艺术》:2022年第5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2年第4期目录·《民族艺术》:2022年第3期目录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米海萍]试析青藏地区多民族神话的内容与特点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