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民族题材纪实影像的非遗价值
——从“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谈起
  作者:顾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26 | 点击数:10517
 
《 老族谱 》, 2010 年拍摄 , 记录一次修谱的 过程以及人们的心理纠结 。 其中也涉及了印 刷文化的变迁 。

《老族谱》,2010年拍摄,记录一次修谱的过程以及人们的心理纠结。其中也涉及了印刷文化的变迁。

《让灵魂回家》,2012 年拍摄。在女巫师引导下,台湾阿美族太巴塱 Kakita

《让灵魂回家》,2012 年拍摄。在女巫师引导下,台湾阿美族太巴塱 Kakita'an 家族和村落代表与柱子中的祖灵对话。

《宾阳油纸伞》记录广西宾阳县陆村陆玉带老师傅对油纸伞制作技艺的深厚感情 。

《宾阳油纸伞》记录广西宾阳县陆村陆玉带老师傅对油纸伞制作技艺的深厚感情 。

《黄泥鼓制作》记录广西金秀县瑶族打击乐器黄泥鼓的制作过程和当地人民的生活。

《黄泥鼓制作》记录广西金秀县瑶族打击乐器黄泥鼓的制作过程和当地人民的生活。

《竹艺》真实记录了广西瑶族人民的竹艺生活。

《竹艺》真实记录了广西瑶族人民的竹艺生活。

《马散四章》,2008年拍摄,以1957年拍摄影片《 佧佤族 》中的大马散村为拍摄地,关注佤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马散四章》,2008年拍摄,以1957年拍摄影片《 佧佤族 》中的大马散村为拍摄地,关注佤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火龙窑》记录了广西靖西县用火龙窑烧造泥质陶器的过程,夹杂着对靖西壮族民间习俗的叙述。

《火龙窑》记录了广西靖西县用火龙窑烧造泥质陶器的过程,夹杂着对靖西壮族民间习俗的叙述。

《神鹿啊神鹿》,1992至1996年拍摄,讲述鄂温克族少女柳芭饲养驯鹿的生活。

《神鹿啊神鹿》,1992至1996年拍摄,讲述鄂温克族少女柳芭饲养驯鹿的生活。

《苗山剪禾》记录广西融水苗族人民的传统糯谷收割生产活动。

《苗山剪禾》记录广西融水苗族人民的传统糯谷收割生产活动。

  “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日前在京举行。这是一次全国规模的、具有历史纵深性的民族题材纪录片展映活动。影展期间展映了42部跨越百年的优秀民族题材纪录片,并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论坛活动。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参与并承办的此次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首先是博物馆的自身功能定位的要求。博物馆是收藏人类历史记忆的神圣空间,民族博物馆则是各民族存放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地,是国家珍藏文化多样性财富以及培育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场所。为此,民族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藏那些能够承载各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文物资料。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发展,影像作为一种新兴载体,凭借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立体的记录和再现能力,已成为当代博物馆的一种新形态的收藏品。我们知道,少数民族的很多文化是无法仅仅依靠实物来呈现的,比如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影像却能够细致、丰富地呈现出这些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细节。所以,将影像与博物馆连接,是未来博物馆的必然选择;把民族志影像资料纳入民族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空间,更是民族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积极承办民族题材纪录片展映活动,正是中国民族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的使命和职责使然。

  举办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也是我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现状的要求。今天这个时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剧烈的文化变革,由此也催生出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拍摄高潮。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领域正在进入一个收获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民族题材纪录片至今仍然是一个最缺乏收藏、展示、交流平台的领域,因此,创建一个全国规模的收藏、展示、交流平台十分必要和紧迫。在这样一个时候,及时创建一个面向全国、最终达到面向全世界的交流平台,来集中展示和收藏这一领域的丰硕成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样的展映活动,也是构建各民族多元文化沟通、对话、理解的平台,是推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大局的要求。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号召我们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大家都在努力致力于探索创新形式和载体,来积极推动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典藏和展示,在不同民族间构建共享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共享的现实文化形式。所以,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收藏和展示,正是时代的要求。

  “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用纪实影像真实地再现、表达和传播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文化和历史,正在成为一个被社会关注和聚焦的事情。这样一个信息,一定会鼓励更多的人去投入民族题材纪实影像的探索和创作。

  本次影展以“家园·遗产”为主题,分设了三个专题。“鄂伦春百年影像展映暨论坛”是其中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专题。中国民族博物馆在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帮助下,获取了上世纪20年代末英国人类学家在鄂伦春地区拍摄的5000多张图片和4个小时的影像资料,从中精选出20张图片与半小时的影像。在此基础上,又征集了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及最近几年间的4部鄂伦春经典民族志影像作品。此外,在馆藏的鄂伦春游猎时代代表性生产生活器物中,精选出20件文物,并请来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朋友现场呈现鄂伦春游猎歌舞。通过上述“图、影、物、人”四个维度的交织与对话,我们集中呈现出鄂伦春族在近100年间所经历的巨大历史变迁。这样的展示方式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特点和优势。百年影像所展示的跨越,是博物馆收藏历史的展现,是博物馆所给予大家的历史纵深感。对于中国民族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经典回顾”是另一个厚重而富有历史感的专题。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志纪录片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在影视人类学家的帮助下从大量作品中选取了其中的15部,来表达对经典作品和那些为民族志纪录片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创作者的敬意。

  此外,还设立了“家园·遗产”主竞赛单元,并设立了“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志电影永久收藏奖”,希望以此鼓励同类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在竞赛单元里,较短时间内征集到了105部作品,这些作品或反映中国各民族有形及无形文化遗产,或反映各民族当下日常生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生态与文化的变迁。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选,将产生出金奖、银奖、铜奖等作品。另外,我们还设立了“终生成就奖”,授予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民族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杨光海先生,以表达对他为民族志电影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中国民族博物馆已经确立起一个长期目标,那就是通过持续不断地举办民族题材纪录片影展,建立起一个较具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在一个广阔的、具有集散作用的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收藏和展映平台上,努力形成一个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影像的交流、展示、研究中心。同时,我们还将在推动中国民族志电影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推动我国民族志电影的国际交流方面,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土司遗址何以成为世界遗产
下一条: ·清刻本蒙古文《格斯尔汗传》
   相关链接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张举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记录到消费中的伦理问题·[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张启龙 乔方辉]当代民俗视觉下的纪实摄影及其文化价值
·[李瀚腾]“十七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特征研究·张举文 莎伦·谢尔曼 主编:《民俗影视记录手册》
·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展望·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杨德睿]影像的神力:高淳的庙会与禳解法
·[林安宁 唐培旭]“傩书-傩俗”影像记录的“声”“文”并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中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杭州成功举办
·[林安宁 唐培旭]师公面具艺术拍摄与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探索·[筱林]影像的力量
·年华易老 记忆永存·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庄孔韶]我为什么要用影像记录“金翼之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