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诺布旺丹:《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
  作者:诺布旺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16 | 点击数:4763
 


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
作者:诺布旺丹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Storyteller, Text, and Context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版次:1
页数:293
字数:280.00千字
ISBN: 9787225045849
条形码: 9787225045849

内容简介 

    我国的格萨尔史诗研究一直以来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学术范式,而且主要以抢救、搜集和整理艺人的文本为主,以艺人和文本的研究为辅,一贯处于对文本结构、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把“社会反映论”的原则作为唯一的审美标准对文本的历史、文化、思想、艺术的元素加以解读,用实证主义方法分析艺人类型,完全忽略了文学艺术的主体性元素和主体性作用,也没有从比较和互文性审美意识对史诗艺人、文本和语境做全面的理性透视。《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正是通过对格萨尔文本、艺人和语境三者结构性关联和互动的阐释,揭示了活态史诗格萨尔的演进历程。就史诗文本而言,格萨尔史诗经历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从神话再到史诗的发展过程。从艺人身份的衍变角度讲,经过了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再到职业化或半职业化三个阶段。从史诗语境的变迁来说,经历了诗性思维、泛佛教化和后现代三个阶段。本书的写作在掌握了大量的田野资料基础上,借鉴和应用口头诗学、宗教学、符号学、象征学和文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从宏观上把握格萨尔史诗的发展脉络,而且对格萨尔艺人的称谓、类型与源流批评,格萨尔文本化的发展历程,格萨尔的当代语境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格萨尔史诗的逻辑发展脉络便是,发端于“史”,演进于“喻”,完成于“境”。

作者简介

    诺布旺丹,藏族,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藏族文化与史诗《格萨尔》的研究工作。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荷兰、墨西哥、智利、芬兰、丹麦、德国、南非、台.湾等近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出版有《生命之轮: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藏族的神话与史诗》(藏文)等多部著作。承担并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格萨尔史诗类型研究》、参与完成了《中国史诗类型学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格萨尔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主持编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三大史诗卷》。


目录

序一/朝戈金/1
序二/阿来/3
艺人篇
第一章 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
——对格萨尔故事歌手及其身份的再检讨/3
一、从诗性智慧到族群记忆/3
二、从集体记忆向职业化演述的转变/13
三、职业化和半职业化向多重身份的转变/19
第二章 格萨尔故事演述人之称谓与类型的阐释及批评/24
一、“艺人”与“诗人”之辨/24
二、“艺人类型”之辨/30
第三章 格萨尔故事歌手的田野个案与发微/38
一、丹增扎巴与“智态化”叙事/38
二、游离于诗性世界与“文本化”世界的边缘
——’90后大学生艺人斯塔多吉的现实及其困惑/56
文本篇
第四章 藏族的原初诗性思维与前史诗时代/115
一、史前时代的诗性智慧/115
二、神话历史化:与史诗擦肩而过/122
第五章 从诗性到理性:《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历程/150
一、外层形态之演进/152
二、内层形态之演进/153
第六章 伏藏《格萨尔》史诗文本形成及其特点/166
一、佛教的伏藏传统与史诗的关系/166
二、伏藏史诗文本的形成/171
三、伏藏史诗文本的特征/174
第七章 伏藏文本中的“智态化”叙事模式/181
一、传承与属性:智态化文本的叙事特质/183
二、“自撰口述性”:智态化文本的文类性质/187
三、创作语境与认知模式:智态化文本的主体意识/193
语境篇
第八章 不同历史文化时空下的《格萨尔》史诗诸形态/201
一、前史诗时代的文化语境/201
二、边缘的活力:从诗性智慧到佛教化/208
第九章 佛教化与书面化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212
一、佛教化:史诗的困境/212
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史诗佛教化问题/213
第十章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221
一、后现代消费文化消弭了艺术创造的原动力
——以才让旺堆为例/224
二、城市化空间使艺人的诗性思维颓败
——以玉梅为例/227
三、标准化教育和书面至上观念稀释了口头传统的纯洁性,并使史诗文
本固化
——以丹增扎巴为例/232
第十一章 当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多重价值及其保护实践/243
一、《格萨尔》的社会文化价值/243
二、对《格萨尔》史诗的多重保护实践/247
第十二章 对于《格萨尔》命运的当代思考/251
一、《格萨尔》文化品牌与“空心文化”/252
二、保护《格萨尔》文化生存的语境问题/255
三、关于《格萨尔》的多重化存在形态与当代学术任务/258
附录/260
一、多学科视野中的《格萨尔》故事歌手的演述传统及其
阐释方法纲要/260
二、镜像与阐释:《格萨尔》圆光艺人及其演述方式/273
参考文献/288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户晓辉:《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
下一条: ·李仕安口述、马林英记录:《百岁人生川康史——彝族老人李仕安口述记录》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黄璜]景颇族神话传统的创造性主体研究
·[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康丽]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