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陈占江:农民的“面子”和“里子”
  作者:陈占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28 | 点击数:2403
 


  【核心提示】他们的这一选择,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一般而言,在没有特别目的的情况下,中国人既不愿炫耀财富,也不愿露出自己的窘境。之所以如此,“面子”和“里子”在其间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面子”和“里子”是一对很微妙的关系。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因服饰仪容、言行举止、财富身份、社会地位等受到他人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而产生的某种心理,如“有面子”、“丢面子”等;而“里子”则与“面子”相对,是个人财富、权力、地位、身份抑或内心世界的真实情况。在日常交往中,“面子”和“里子”的冲突隐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生存智慧。

  2012年底在浙江省某市的农村调研,加深了笔者对“面子”和“里子”这种微妙关系的理解。我们在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时,其中有一项为“您认为您的家庭经济生活水平在当地属于以下哪种情况”,选项分别是“上等水平”、“中等偏上”、“中等水平”、“中等偏下”以及“低水平”。调查对象中既有中青年人也有老年人,既有种植水稻不足1亩的散户也有高达近千亩的大户,家庭年收入既有一两万元者也有高达一百多万元者。令人意外的是,在填答上述问题时,他们大多选择了“中等偏上”、“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下”,无人选择“上等水平”和“低水平”。问卷填答完毕之后,笔者问一位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大户,你的收入如此之高怎么还将自己归为“中等水平”?他笑答:“我们村的某某才是有钱人,我的经济收入勉强糊口而已,在我们这儿最多属于中等水平。”

  在被调查的农民中,没有人承认自己的经济收入属于上等或低等之列,而是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归为中等层次。他们的这一选择,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一般而言,在没有特别目的的情况下,中国人既不愿炫耀财富,也不愿露出自己的窘境。之所以如此,“面子”和“里子”在其间起着很大的作用。面对陌生人,且有熟人在场的情况下,如果认为自己富有,一则给人以炫耀之嫌,惹人嘲笑或不满,二则露了家底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把自己贫穷的真实状态展示在外人面前,一则担心被人轻视、自尊心受到挫伤,二则即使如实相告也不会获得实质性帮助,最多换来一些廉价的同情。将自己归为不上不下的中间层次,既保全了“面子”也保全了“里子”。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与当地人接触中,凡吸烟者拿出的均是硬盒中华牌香烟,陪同我们调研的政府官员如此,承包近千亩土地的大户如此,普通农民亦如此。当时给笔者的感受是,浙江经济不仅发达,而且贫富分化不甚严重。在中国人的消费文化中,香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香烟的价格高低和品牌差异反映出消费者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在别人面前拿出较差的香烟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递给他人的香烟因牌子较差而被拒绝更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如果把香烟消费看作是一种“面子”,那么这种“面子”和“里子”是否存在矛盾显然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就这一问题,笔者问了一位农民,他坦言在日常交往中,不管是农民还是市民拿的几乎都是中华烟,差一点儿的香烟在这里根本拿不出手。但中华烟更多是招待客人用的,并不是所有的当地人都能抽得起这个牌子的烟。消费不起却又为何拿出这种香烟呢?无疑是面子文化在作祟。一如黄光国所指出的那样,“面子”不仅牵涉到个人在关系网中的地位高低,而且涉及他被别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他可能享受到的特殊权力和尊严。显然,面子文化不仅是一种虚荣心理,更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权力游戏。设若当“面子”和“里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农民的内心世界将会怎样呢?这个问题隐藏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不深入其中则无法窥测其间之堂奥。

  浙江农村的“面子”更是彻底打破了笔者对农村的刻板印象。这里的农村有宽阔的水泥道路,整齐划一的五层楼房。远观村庄,景观整洁、楼房气派;近看房内,家用电器一应齐全且以名牌居多。村庄到处是政府标语和商业广告。农民的衣着、谈吐、气质和“土气”相差甚远,对于土地的情感已不再深厚,生活条件甚至优越于一般的城市居民。显然,这里的农村与笔者生活过、调研过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大为不同,这种差异给了笔者极大的触动。在与浙江农民交谈时,他们颇为本省的经济发展自豪,觉得很有“面子”。然而,村民之间的攀比又让他们备感压力,苦不堪言。我们看到了浙江农村的“面子”,却没有机会深入其生活的“里子”,这或许只有生活其中的农民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吧。

  浙江之行不禁让笔者想起了《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社会是一个自足一体、极少流动、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在乡土社会中,农民安土重迁,以农为生,以村为居,身上沾满了“土气”,心里有着浓重的土地情结。我们看到的浙江农村和农民似乎与乡土社会渐行渐远。如果将费孝通笔下相对静止且封闭的乡土社会、中西部一些并不发达的农村以及眼前的浙江农村联系起来,我们看到的不正是一段流动的历史吗?在这段流动的历史中,农村的外部景观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世界也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然而,什么是已经消逝的?什么是依然存在的?“变”与“不变”之间的乡村中国将走向何处?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年10月11日第509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进社区不能来去匆匆
下一条: ·徐止平: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
   相关链接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
·[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李旭昕]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神话资源转化
·[林德山]文化转向与叙事嬗变:日照农民画的迁衍与再生产·[马光亭]从农时趋于工时:现代农民的时间与生活
·[王晓涛 朱吏]中国农民画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廖榕光]古代农民“报岁”风俗遗存
·[段永升]龙头棺罩葬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心理探析·习近平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张勃]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中国农民丰收节”今秋来临
·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李明洁]你也许不知道上海西郊农民画,然而在全国各地农民画里,它却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郑土有]三种力量的互动:中国农民画艺术的生成机制·[何明 张雪松]城市空间再生产的类型与逻辑
·[雷婷]地方艺术中模仿的创造力·[柯玲]民俗视角中的农民工研究刍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