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从“日常用品”到“民间工艺” ——论日常用品的“民艺化” 刘晓春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在当代社会,手工,不仅是技术的一个种类,也是一种承载了复杂象征意义的符号。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方面,手工技艺的人际传承链条断裂,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手工技艺逐渐失去其活态传承的生活空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另一方面,日渐稀缺的手工技艺及其制品逐渐脱离其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趋于弱化,日益成为具有符号价值的商品和消费品,代表了拥有者的生活品味、风格及其所具有的权力,进而区分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手工技艺及其制品,在工业技术产品垄断日常生活领域的当代社会,成为具有历史感、本真性、唯一性之“灵晕”的当代图腾,日益为人们所膜拜。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王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