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梁保尔 马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
——概念、分类、保护、利用
  作者:梁保尔 马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1 | 点击数:13616
 
 
注释:
①见乌丙安《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②另见《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10/21)。另据世界大自然基金统计,全世界70个国家中有3.5亿土著人居住在20%的地表面积和85%的保护区内。热带雨林中生存着50%的土著人和80%的生物物种。世界6000种文化中土著文化占4500种。9个国家集中了60%的世界语言,而其中6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中心。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巨型中心有10个位于地方语言最多的国家。可见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所以UNESCO将每年的5月21日确定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对话和发展日”表示对这一现象的重视(见文尾参考文献[18])。
③见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④见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⑤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网页。
⑥见张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J].旅游科学,2008(1)。
⑦见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⑧见潘妙贤.丽江赏古乐载:《南方日报》,1997-5-27。
⑨见邹启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6。
⑩见刘魁立.端午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1)见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王晓晓,张朝枝.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J].旅游科学,2007(1):13-15.
[2]张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J].旅游科学,2008(1):1-8.
[3]梁保尔.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J].旅游科学,2007(4):24-30.
[4]吴忠才.旅游活动中文化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J].旅游科学,2002(2):12-18.
[5]陈勇.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1-24.
[6]田美蓉,保继刚.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2-19.
[7]李旭东,张金岭,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6.
[8]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M].旅游学刊,2007(6):42-48.
[9]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
[10]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中—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29-137.
[11]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2-68.
[12]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3]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14]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15]邹启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6.
[16]编写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18]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19]刘红缨,等.世界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0]朱路平,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1]程尽能,译.遗产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2]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3]周文林.宣科与纳西古乐[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24]刘魁立.端午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5]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原载《旅游科学》2008年2期,第7~14页,附图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朝戈金: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
下一条: ·[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相关链接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