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召开
  作者:记者 庄利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1 | 点击数:5198
 


  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召开,探秘长白山原始部落
  消失400多年的纳音部落 12根“长白图喇柱”尘封千余年后首次面世

神秘的“长白图喇柱” 记者 李磊 摄

  8月1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萨满齐聚长白山,在这一天,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召开,尘封千余年的12根“长白图喇柱”首次“面世”。

  柱长九尺(约3米)象征九天

  2000多年前,纳音部落生活在长白山抚松漫江一带。纳音部落有一城七寨,纳音老城在现在的锦江和漫江交汇的地方,我们探寻的地方,就在漫江支流黑水河畔,纳音部落七寨之一的黑水寨,早在400多年前神秘消失。

  12根尘封千余年的图喇柱就位于纳音部落的天穹阵中,中间是一棵传说中能和上天沟通的神树,神树下面有八个不同方位的天门,天门上绘有萨满宇宙图和森林文字,四面是12根巨大的木雕萨满神柱。

  据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荣波介绍,萨满神柱也称长白图喇柱,图喇是满语,原名恩都图喇,汉译为神柱,柱长九尺(约3米),象征九天。

  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孙运来教授介绍,12根长白图喇柱尘封千余年首次面世,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是长白山萨满文化的重要标志。

  4位蒙古国大萨满来表演

  此次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全国10多个省区以及国外的知名萨满进行精彩演出。这其中,以不远千里从蒙古国远道而来四位大萨满的表演最为吸引眼球,这是他们首次来中国表演。这次来到中国的四位蒙古国大萨满,为两男两女。16日10时许,四位来自蒙古国的大萨满走上台来,两位女萨满手持盛满清水的圣杯,来到舞台西南角,用长把木勺盛满清水扬向天空,随即又拿出奶酪,抛向天空,口中念念有词,两位男萨满则在旁守候,随时为女萨满递上所需用品。

  专家高度评价学术研究意义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在参观考察了纳音部落后说,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长白山纳音部落是中国萨满文化传承基地进行萨满文化实物展出展览和活态演出交流的实践基地,是中国满族的发源地,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之一。

  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吕萍教授说,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对萨满文化研究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促进了萨满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

  记者 庄利铭

  文章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2014年08月20日 07:36: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保护出版成果展及系列讲座在国图举办
下一条: ·《诗集传》:研究《诗经》的经典文本[视频]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