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风雨十年 珍贵结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侧记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12 | 点击数:3633
 


读者在国图稽古厅认真阅读各省非遗出版成果

  近两年,常听到一些非遗保护工作者感叹:“这几年的工作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大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已经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无论在保护工作开展的宏观方向上,还是具体保护措施的实施中,都有了许多政策和理论上的支撑,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上了整体性、系统性、法制化的道路。”而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莫过于近年来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指导下、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出版的一大批非遗保护研究成果。

  6月14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在国图举办。此次展览是我国首次对全国范围内非遗保护工作出版成果的集中展示,1800余种、3000余册图书和100余部非遗纪录片的展出,吸引了广大读者驻足观看。展览将于7月20日落下帷幕。

  展览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我国非遗保护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时间轴,将重要的出版成果与非遗保护大事件相呼应,配以生动的视频和文献实物予以展示;第二部分是各类非遗项目的出版成果精品,内容涉及法规与政策、普查与名录、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戏剧等领域;第三部分是各省区市选送的非遗保护出版成果撷英;第四部分“数说”非遗出版,对相关出版成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成果首展亮点纷呈

  2001年5月18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在宣布的19项代表作中,中国昆曲艺术名列榜首,这是我国第一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2001年5月22日,《中国文化报》头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昆曲居榜首》为题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这是有关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消息首次见诸报端,也是“非遗”这一字眼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除此之外,此次展览还以展板和实物的形式,记录了非遗保护中的许多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召开,第一次非遗普查工作部署,第一次非遗保护成果大展的举办,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公布,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授牌,等等。在长达300余米的展线中,主办方以“非遗保护大事记”的形式向读者直观地“讲述”了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应该说这些展出的出版成果,汇聚了作者、出版机构和相关保护单位的心血,即使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出版方也是精益求精,从选材到呈现方式都体现出了创作团队的精品意识。比如,一套由浙江选送、西泠印社出版的“余杭非遗代表作连环画丛书”,画面精美、形式活泼,堪称精品。“它用连环画的方式描画了杭州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运河船民习俗、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等内容,此套连环画是邀请浙江著名画家主笔的。如今再策划一套这种品质的丛书,恐怕要价格不菲了。”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淼说。

  在主办方精心挑选的展品中,记者还有许多新奇的发现。比如,一本由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的《中国神话故事论集》,就是一部较早的外国学者论述中国民间文学的作品。李福清以一个汉学家的独特眼光和视野去观察和研究东方民间文学,他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都能给中国学者以启迪。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瑰丽多姿、博大精深,其实自近代以来便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国内相关学术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与该书并列的同一个展柜中,主办方还陈列了许多由我国学者翻译出版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专著,如2008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介绍中国民间剪纸的专著《Folk Papercuts》,就对剪纸这一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关于中国非遗的译著已达200余种,涉及英、法、俄、日、韩等语言,其内容多关涉理论研究、法律法规等方面。这种交流不但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认同。

  其实,我国在非遗保护工作进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推动国际间的合作。近年来,我国相关机构举办了一系列非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通过展览、演出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也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保护工作的开展。

  研究成果成绩斐然

  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种非遗专业期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在京举办首发式;2006年10月,我国第一部非遗理论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出版;2006年12月11日,我国第一部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记忆》在央视播出……据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统计,自2001年以来,我国已出版非遗研究专著1.5万余种、学位论文4600余篇,报纸刊载相关文章2.9万余篇。非遗保护的出版研究成果成绩斐然。

  针对如此浩繁丰富的出版成果,主办方按照出版物的内容与类型、非遗十大门类以及各省区市的非遗出版情况对参展出版物进行了分类布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梳理了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的出版研究成果,其中理论研究成果备受瞩目。

  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成立相关非遗研究机构,为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次展览对近10余年来非遗出版物出版趋势的数据分析显示,自2001年至2013年,学术期刊发表的非遗保护相关主题论文2.1万余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于近两年逐渐趋于平稳。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一大批理论层次高、影响广泛的理论研究成果问世,可见非遗相关学科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一路走来,基本上没有走弯路,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重视“中国经验”的创造和总结;三是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另外,引入专家学者的力量,为非遗保护提供智力支持,也是一条不能忽视的经验。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启动之初,文化部便组建了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各省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专家委员会,对当地科学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年07月11日 01:0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刻印民族的记忆
下一条: ·“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举行颁奖仪式
   相关链接
·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写在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