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中国文化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21 | 点击数:10405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做客人民网 王鹤瑾 摄

  维族乐器制作艺人在非遗展会上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四川民族民间歌舞表演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编者按: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很多优秀的剧种、传统技艺正在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了当务之急。申遗热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申遗对非遗保护工作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创新又该持什么观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就以上话题进行了阐述。本刊将访谈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现在社会上都在争论转基因食品这个问题。我对科学是外行,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传统文化这个基因,现在已经面临着被很多异文化侵蚀、替代和覆盖的危险。

  ◆我们要培养的是现代化的中国人,不是一个没有国籍、没有祖国、没有文化传统、没有思乡之情,对自己传统文化也没有了解的所谓的国际人。

  ◆什么叫爱中华文化?我爱李白杜甫、爱唐诗宋词元曲、爱京剧,我爱我们一切的文化,这就使爱国主义变得沉甸甸、活生生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是魂,没有根轻飘飘的,不知道会飘向哪,没有魂就是行尸走肉。

  ◆我们这30年高歌猛进,我们现代化建设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如果全民族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到,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够以中断传统文化作为代价的话,这是真正的文化自觉。

  ◆非遗保护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宣传阶段,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什么叫非遗保护,为什么要保护?第二个阶段就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落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做得多、说得少,所以很多人存在着一些误解。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速度快,因为起步晚,因为速度快,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一是要认清、严肃对待,二是要踏踏实实地解决。

  ◆一个学生问我,梅兰芳当年就创新,为什么梅兰芳可以创新,我不可以?我回答很蛮不讲理,“对了,就是梅兰芳可以创新,你不可以创新。”为什么?很简单。梅兰芳会500多出大戏,你连3出折子戏都没学会,你往哪创新呀,你知道什么是新、什么是旧吗?你知道这个剧种的好在哪吗?你对它的神和魂都没了解,怎么创新?

  田青简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顾问等职,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积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捡起金叶》、《佛教音乐的华化》等多部著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3-21 07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立档: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工作
下一条: ·神话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梦”
   相关链接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玉颖 [俄]Курьянова Т.С.]全球化与本土化对话中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
·[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
·[刘明花]河西宝卷的发展研究·[刘会惠 刘婷]非遗语境下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的文化转型
·[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梁爽]论“地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内生性发展
·[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
·[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赖伟鸿]回归戏剧表演传统:从“戏/俗二分”到“戏/俗并置”的非遗保护范式转型
·[郭凤尧]民俗场域中女性参与的类型构建及禁忌逻辑·[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高崇勋 周恩 吕志华]非遗保护视域下山东地方戏曲助力民俗场馆建设研究报告·[邓又嘉]非遗语境下传统表演艺术的“新生”
·[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陈在扬]磁州窑烧制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文化景观构建
·庆祝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25年10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将发布首份全球文化政策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