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赵易林]日记中的珍贵启示
  作者:赵易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7 | 点击数:3490
 



《赵景深日记》, 整理:赵易林,出版: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月


  先父赵景深生前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学会会长、上海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委员。他不愧是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勤勤恳恳地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六十年,撰写了有关戏曲、小说、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等方面几百万字的著作,在创作与翻译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社会确实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父亲过去是不记日记的。在他的遗著《我与文坛》二百三十三页倒数第四行写道:“我写日记还是"文革"以后开始的。”因为那时他被要求每日交思想汇报,才有了记日记的习惯。

  我手头存留了先父两年间的日记,那是从一九七六年六月一日至一九七八年五月三十一日的全部。同其他名人日记一样,也给了我珍贵的启示。

  先父的日记在形式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用的是三十六开、每本一百页的工作手册,每页分上下两栏,每栏记下当天的日记,总在二百字左右。但每天有重点,择要而记,字数控制得恰到好处,却自谦为“削足适履”。这说明他做事拘谨而认真,从不马虎。因此,翻开他的每一本日记,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整齐、美观。

  在内容上,先父的日记十分丰富多彩,不仅仅是每天工作的记录,读来并不枯燥,虽然不属文学作品,但作为文学史料来看,颇有研究价值。日记终究不乏心声的流露,从中可以看出人的作为,故而从先父的日记中能看出他的崇高人格。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先父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他一向只考虑别人,包括他的学生和文友。即使在病中,他也会“强支持着身体”写回信给向他求教的门生,并为他们寻找参考书籍。他藏书丰富,有三万册之多,但从不吝于借出,在外地的,还为之挂号邮寄。有不少素不相识的求教者初次登门,他亦来者不拒,尽己所能为之解答,直到对方满意离去。日记中常常提及他自己阅读的书名或文章篇名,说明先父勤奋好学,年逾古稀,求知尚且不懈,岂不令我们这些懒于阅读的青年一辈愧煞!的确,先父自幼就爱读书,即使再忙,也会见缝插针地找文字来读。因此他积累知识非常迅速,又能跟上形势,用时便可应付裕如。

  当然,他很爱书。日记中几次提到要我修补破损的图书。经先父指导,我得以练出一般不易学到的“手艺”,把书修补得几乎同新的一样。有时换过封面要在书脊上写字,还让我练习了毛笔书法。先父还指导我如何编排书目,原来其中也有学问。我已为他编了九本藏书目录,三万册书分藏于五个房间的十多个书架上,他竟能记得什么书藏在哪一书架的哪一层。这在日记中有所反映,原来他空闲时常常翻查这九本书目。

  作为名教授,他毫无架子,常为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向他人虚心求教。从日记中还可以知道先父与一些社会名流有过交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与鲁迅、茅盾、巴金、丁玲、老舍等人就有了接触。总之,我读了先父的日记,获益匪浅。以上谈的还只是头一年日记中的一些,后一年谈得较少,因为篇幅关系,就此“刹车”。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2014年02月16日07: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赵景深:“著编书籍等身”
下一条: ·[赵易林 王岚]赵景深与书二三事
   相关链接
·[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
·[张举文]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民俗学家乌丙安: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讣告: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民俗学家扎格尔·[杨利慧]钟敬文(1903-2002)
·[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李向振 赵洪娟]“污名化”与残疾人及残疾人叙事研究——美国民俗学家艾米·舒曼教授访谈录
·[崔若男]民俗学家的二十四节气新解·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
·民俗学家萧放: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刘锡诚]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陈建华:怀念赵景深先生·[李英]赵景深和儿童文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