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车锡伦]“非遗”宝卷集收进民间教派的经卷
  作者:车锡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11 | 点击数:8454
 


  自从当代某些地区仍在流传的民间宣卷和宝卷,以“民间曲艺”、“民间文学”的名目,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各地文化部门便投人大量人力、物力,搜集、整理、出版各地的“宝卷集”。这些宝卷集,由于投入的资金巨大,出版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动辄上百万字。它们对各地民间宝卷遗产发掘、保护的功劳,自不待言。但由于认真的田野调查和认真的基础研究跟不上去,也出现各式各样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近年轻朋友送来一部《酒泉宝卷》,收甘肃河西酒泉地区的宝卷,由甘肃文化出版社陆续出版,到2012年共出版五辑(版式统一),收卷本52部,155万余字。其中有:

  1、《香山宝卷》,收入第一輯。本卷实为先天道水法祖彭德源据《香山宝卷》故事改编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底本据木刻本。郑振铎在《佛曲叙录》中将它误作《香山宝卷》,(参见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第548-552页),,整理者则迳改称作《香山宝卷》。本卷现存清道光一下各地刻本、石印本近20种。

  2、《新镌韩祖成仙宝卷》,收入第二輯。二十四回本。附注原版本为“刻印本”,具体版本不详。本卷现存清末和民国年间各地刻印和石印本多种。

  3、《目連救母幽冥寶卷(傳)》,收入第三輯。卷末有附記:“大清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新春黃道上元吉日超脫九玄建康郡善信金聲王鏞處珍�”。本卷存清同治以下刻印、石印本约10种。

  4、《無生老母臨凡普度終生寶卷》,未注明底本版本。本卷和以下卷子,均收入第四辑。

  5、《何仙姑寶卷》,底本未注明。本卷存清光绪六年以下各地刻印、石印本30种,文字相同。

  6、《新刻岳山宝卷》,附注“原卷本为木刻印刷,宣统二年新刻”。这部宝卷清末民国,在北方有多种刊本。

  7、《达摩宝卷》,底本未注明。本卷现存清同治以下各地刻印、石印、铅印本约25种。

  8、《无生老母救世血书宝卷》,底本未注明。

  在其他地区出版的宝卷集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领衔编纂的《中国.沙上宝卷集》《中国.河阳宝卷集》等。

  这些卷本都属于清及近现代民间教派(民间宗教、秘密宗教)编写刊印的经卷、“宝卷”和通俗读物,宗教宣传品。笔者没有时间、精力一一考订它们所属的教派。作为宗教文化遗产,民间教派的宗教活动和各种“经卷”(包括宝卷和通俗读物),所体现的政治理念和行动,包含的宗教哲学和历史、文化知识,部分文学宝卷作为宗教文学的价值,等等,研究近现代民间教派的学者,想必对这些卷子更感兴趣。至于它们是否属于“民间文学”、“民间曲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可讨论的问题。民间文艺家有没有能力插手去研究它们,就看各位专家的“道行”。笔者在此也仅能把问题提出来。

  2014年1月9日修订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雄伟]《千家洞木本水源》的历史真相
下一条: ·[杨杰宏]“口头传统”理论方法开辟东巴文献整理新路径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