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水族马尾绣“出山”之路:原生态与市场并重
  作者:记者 鲍光翔   摄影/图:张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28 | 点击数:3393
 

  

宋水仙向记者展示她收藏的马尾绣

宋水仙将马尾和丝线制成预制绣花线

宋水仙在绣马尾绣

        一手拿着三四根上好的马尾、一手拿两三根白线,双腿并拢夹住一头,双手一撮,十秒不到一根马尾便在宋水仙的手上熟练地缠好,制成预制绣花线,放到一旁备用。

  49岁的宋水仙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的国家级传承人之一,已从事马尾绣制作40余年。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分布在贵州省三都县三洞、中和等水族村寨。

  马尾绣用料考究且工艺繁杂,独特之处在于用马尾刺绣,采用古老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技法。一般绣上花、鸟、虫、鱼、龙、凤等造型,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马尾绣为水族独有绣种,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

  “马尾绣已经传承了有上千年了,我们水族人都非常喜欢。”宋水仙带着记者参观了她创办起的马尾绣家庭博物馆,向记者介绍着她的藏品,最古老的已有七八百年了。

  “马尾绣的核心工艺就是用丝线把马尾卷起来,这样绣出来立体感非常强,有浮雕的感觉,而且非常结实。”宋水仙告诉记者。

  “一件纯手工制造的马尾绣衣服基本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要卖到数万元。”宋水仙在谈到马尾绣的现状时表示,马尾绣工艺比较复杂,纯手工制作,每件马尾绣耗费时间比较长,成本较高,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纯手工的马尾绣作为艺术品收藏,作为高端产品是可以的。但是若是作为旅游商品开发,它有价无市。”三都县县委书记王小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我们民族文化当中一些好的东西,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去保护,是行不通的。”

  王小红表示,一方面要将马尾绣的技艺传承下来,走高端收藏路线,保护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跟创新马尾绣的载体,与旅游结合起来,做旅游小商品,打开市场,增加民众收入。

  近年来马尾背带、翘尖鞋、衣服、背包、装饰品绣片等,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渐渐成为游客们热衷的收藏品。2012年,三都县马尾绣企业成功签下来自印度尼西亚2个亿的马尾绣订单,并与今年4月正式开始交付产品,水族马尾绣顺利打入东南亚市场。

  “马尾绣既保持传统又与旅游相结合的传承方式,一方面保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增加了马尾绣的生命力。”农工党贵州省委秘书长、水族文化研究专家蒙爱军教授表示,马尾绣与旅游的结合,既要在水族地区实现,更要走出去,更好推介马尾绣。(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08月27日 18:04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文化保护:既要保存“记忆”也要保护“技艺”
下一条: ·“我们有同样的愿景,我们有同样的道路”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