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高小康]非遗保护不可缺少文化生态平衡意识
  作者:高小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04 | 点击数:2897
 

  日前,随着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出炉,号称“史上最年轻”的一批“70后”传承人承担起接续非遗“香火”的重任。同样都是非遗项目,最终的发展状况却可能差距悬殊。这正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2012)》中持续关注的问题。报告在肯定我国非遗保护进展的同时指出,2012年,非遗项目保护不均衡的现象非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调查发现,不同非遗项目在生存状况、传承与保护状况方面有明显差别。在城市中生存的声名显赫的大项目,生存状况、传承与保护状况越来越好,而在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贫穷农村生存的非遗项目,愈发显得无人问津。上述报告也指出:“乡一级的文化传承保护中许多问题不能得到落实,而村一级几乎无能力开展任何文化活动。政府有关扶持文化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但都不能如实落实到基层的农村。”

  其实,经济条件薄弱、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只是问题的表象,从根本上讲,非遗保护的热情虽然看上去越来越高,但各界对非遗保护的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却很不一致。保护非遗的主旨就是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拯救处于边缘生存状态的传统文化。我国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多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先评价、选择,然后择优而用。自“国学热”兴起以来,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但只侧重于“大传统”,即主流文化传统。这本身就隐含着对“小传统”即民间文化传统的轻视。

  上述这些认识造成的非遗保护向主流传统和影响大的非遗项目倾斜的趋势,很容易产生轰轰烈烈的效应,但可能与非遗保护的宗旨渐行渐远。就拿戏曲来说,京剧是最大的传统剧种,被称为国剧,受到的关注和传承保护也最为充分。事实上,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传统戏曲的继承创新中就出现了地方戏曲特色弱化,而在剧目、行当、声腔、表演程式等方面趋向京剧化的倾向;一些濒危剧种因为生存空间狭小而濒于自生自灭。如果不对这种不平衡趋势加以纠正,那么非遗保护的结果就会是虽然形式上一片繁荣,但传统文化的地域、群体特色却日渐消亡。

  我们为什么要花钱费力地保护那些传承人和接受群体越来越少、艺术形式稚拙怪异、文化记忆日渐模糊的濒危项目?如果我们的立场是单一文化价值观,那么这种保护就是不必要的。然而这些文化项目的濒危恰恰是当代文化生态危机的一个表征:那些只存在于边缘落后地域和族群之中的文化活动看起来没有多少价值和影响力,但这些东西的逐渐消亡却使得我们的记忆和体验越来越萎缩枯涸。非遗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保护那些日渐消亡的项目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没有了那些零散古老的地方性记忆,也就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解决非遗保护不平衡的根本,就是要构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观念、政策和行动。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3-02-03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非遗专家乌丙安:日常语言中即有非遗
下一条: ·乌丙安呼吁:不能歪曲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