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学界纪念钟敬文110周年诞辰
  作者:董大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03 | 点击数:5221
 

  本报讯(记者 董大汗) “钟敬文是我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事业上非常尊敬的师长,亲密的战友和知心的朋友。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正是在他的引领下,我国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才得以建立和发展。我们今天所开展的很多文化保护事业正是受益于钟敬文等一批老先生所开创的领域和所积累的经验。正是他们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的不懈努力,才成就了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文化事业。学问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更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坚持;少一点忽悠,多一点实干和学习,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纪念钟敬文的意义所在。”6月29日,由中国文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协主办的“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暨钟敬文高等教育与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97岁高龄的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的一席感言,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和强烈共鸣。

  钟敬文是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是我国民俗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创立了民俗学的中国派,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晚年参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担任《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在领导编撰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通过以全面清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民间文艺资源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素质人才梯队基础。钟敬文一生出版专著近70种,他的散文代表作《西湖漫拾》被称为世纪美文,散文名篇《碧云寺的秋色》被编入中小学课本。

  当日,来自民间文艺界、民俗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纪念和缅怀钟敬文,研讨其为新中国文艺事业作出的贡献,重温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学术思想。大家认为,钟敬文毕生致力于教育和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研究,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理论和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钟敬文在倡导并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工作工程中的学术思想和奉献精神再次体现了他将学术发展与国家社会重大文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思考的境界,他的许多论断闪烁着进步思想和时代人文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影响和指导着中国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实践。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表示,钟敬文是传统文化的奠定守护者,人民文化的坚强捍卫者,不愧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宗师和楷模,在钟敬文身上我们领略了一个文化大家的风范,他的精神和品格在当今文艺事业发展中仍然熠熠生辉,是我们不断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民间文艺事业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代人的时候,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位有志于为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奋斗终身的同志都应该学习钟敬文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发扬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忘我精神和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学风;秉承严谨坚毅的治学态度和博学强记的本领;恪守他持之以恒、开拓探索的勇气和敢舍弃、有担当的精神,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作出贡献。

  自1949年钟敬文响应党的号召从香港来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开始,他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传统文艺的保护和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就和当时的民间文艺研究会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民协紧密相关。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表示,钟敬文一生致力于学者与民众的对接,专家与草根的对接,书本与田野的对接,民族与世界的对接。在民间文艺特别被人们忽视和忘记,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又特别需要民间文化作为民俗文化复苏底蕴的今天,民间文艺不是钻进象牙塔里研究,最重要的是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洪流中,像钟敬文那样不断揭示民间文化的真谛,去完成钟老及老一代民间文艺工作者未竟的事业,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民间文艺的新的辉煌。

  钟敬文将他一生的学术理想融入到教育事业,而他这些理想的实践绝大部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的。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认为,缅怀和追思钟敬文,总结和梳理他的学术思想就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他的卓越成就和人格境界,学习他心系祖国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献身真理的追求,学习他与人民同心、为时代立言的学术追求。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用“一个愿做泥土的人”来形容他心目中的钟敬文。他感言:“钟老在上世纪30年代第一个提出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到了80年代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并为这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心目中,钟敬文一生痴迷于艺文,艺、文这两个字在钟老那里既包含了创作,又包含了学问。总结钟老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思想和学术遗产,有利于加强对高校文科教育及其规律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宁表示,13年前,在钟老的带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关注了中国文化典籍对民俗文化的保存作用,关注了民俗文化对解读上层经典的作用,培养了从上中下三个层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使钟老的学术理念在前进中有所延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晓萍表示,钟老从早年到晚年为我们树立了将学者形象、文化形象和国家形象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历史典范。钟老传给我们两样东西非继承不可,那就是做好学科的文化定位和恪守学术良知。

  会上,为传承钟敬文学术思想,总结钟敬文学术成果做了大量工作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有关负责人也分别作了发言。

  当日,高等教育出版社还展出了《钟敬文全集》的主要著作。据悉,该全集共42册25卷,1600余万字。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文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协、教育部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钟敬文亲属和生前友好。座谈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主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2013年07月0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留住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召开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第35期敬文沙龙“钟敬文先生的故事”成功举办·[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