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大亮点
  作者: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10 | 点击数:5045
 

网址:http://www.cdich.com/ich.asp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6月23日,在四川成都隆重举办。

  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共将举办开幕式、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西片)赛事(已于5月先期举行)、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国际大展、主题分会场和配套活动以及闭幕式等七项活动,将荟萃各类非遗项目1000余项,有近20支国(境)外队伍和30余支国内队伍共1500多名演员开展各类演出210余场,预计将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外宾参加盛会。

  亮点一:隆重纪念《公约》十年全球目光聚焦成都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首次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开启了世界范围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目前全世界已有153个国家加入《公约》。我国于2004年批准《公约》,是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经过10年努力,非遗保护不仅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文化生态、人类的文明进程,同时对于提高全社会和公众的文化自觉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非遗保护领域,国际社会仍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之间分享经验、共谋发展。时值10周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经过友好协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把纪念《公约》通过10周年的主体活动,与第四届非遗节相结合,在成都举办《公约》通过10周年纪念大会,回顾《公约》产生历程,总结交流履约经验,围绕“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概念的引入和认知变迁”、“清单制定与名录申报”、“平行领域:知识产权、世界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缔约国的非遗保护经验”、“未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在在世界非遗保护领域具有广泛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话题,各抒己见、脑力激荡、广泛交流,并形成进一步推动全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会议成果《成都展望》。本次纪念大会将是今年全球范围内,为纪念《公约》通过10周年而举办的规格最高、参与国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主题论坛,将对全世界的非遗保护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亮点二:国际社会踊跃参与,参与国家再创新高

  本届非遗节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持续深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任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和前任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将率团出席非遗节和纪念大会,文化部蔡武部长担任大会主席,并以他的名义邀请《公约》缔约国代表和相关国家文化部部长出席会议,国内各省区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导也将与会。有近20支国外的非遗表演团队以及来自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非遗传承人参加演出和展览活动。预计将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外宾参加本届非遗盛会,参加非遗节的国家数量为历届之首,也将是今年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参与国家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文化活动。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参与纪念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负责邀请国际专家,确定会议议程,审定发言材料,起草成果文件,切实提高了大会的国际化水平。本届非遗节,无论是从国际参与的广泛性、代表性,还是国际合作的深度、力度,相比往届都有了新的突破。

  亮点三:民间技艺荟萃蓉城 示范基地集体亮相

  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举行的国际非遗博览会是历届非遗节的重头戏,本届非遗节博览会更加凸显“生产性保护”这一主题,首次引入“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成果展”,首批41个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将集体亮相,加上由文化部遴选全国其他各省(区)市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显著效益的20多个有影响的代表性项目,共有60多家在国内非遗生产性保护领域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或单位将参展,涉及项目包括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苏绣、青田石雕、宣纸徽墨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钧窑烧制技艺、唐卡绘制等,大都是令人叫绝的民间技艺。“四川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成果展”和“成都妇女居家就业成果展”两个专题展览则重点展现四川、成都在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此外,本届非遗节积极搭建市场平台,在博览会中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精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创意产品展销”、“全国工艺品艺术博览会”等三个以非遗商品销售为主的专题展,旨在探索运用市场手段,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模式。本届国际非遗博览会展览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展出各类非遗项目1000余项,有近500个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将是国内展览面积最多、展出项目最多的非遗主题展览。

  亮点四:居家就业成效显著 百名“绣娘”现场秀艺

  本届非遗节还首次设立“成都妇女居家就业成果展”,展示蜀绣等一批非遗项目与成都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批“绣娘”,实现生产性传承、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果。此项专题展览以“传承非遗文化织绣美好生活”为主题,非遗节期间,在博览中心一楼近千平米的场地内,将组织200名绣娘参加蜀绣、棕编、藤编、竹编、羌绣、钩编等6个传统项目的技能展示。除了主题展板,心灵手巧的成都女性还将进行现场刺绣、编织,展示传统手工的精湛技艺。活动现场将充分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充分感受成都非遗手工工艺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感受妇女们通过居家灵活就业带来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妇女们的蜀绣、棕编、藤编、羌绣等作品也将在现场一一展示,宣传成都绣娘、打造织女品牌,提高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亮点五:突出非遗活态展示 注重游客互动体验

  非遗节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高层对话或是专家学者的精英聚会,更是“文化的盛会,民众的节日”。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本届非遗节更加强调原生态的呈现、个性化的布展和高科技的运用,更加注重现场的互动性和百姓的参与性,使非遗节中西结合、动静结合、老少皆宜,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比如在对地方非遗项目的展示上,本届非遗节改变思路,放弃了过去那种以整体展现和图片表现为主的方式,而是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精心布展,立体、深度呈现非遗项目的魅力,同时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将大大增加。本届非遗节还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设置了许多好玩、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参与家庭亲子互动体验成为非遗节的一大乐趣!小朋友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提线木偶、一秒变脸、隔空翻书等20多项高科技互动;还可以在非遗传习所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进行画糖画、捏面人、竹编、剪纸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并有机会和家人一起DIY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参与“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等互动活动。

  亮点六:非遗展演精彩纷呈 特色演出好台连台

  为了更好地保留非遗项目的原生态特质,原汁原味地呈现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本届非遗节期间,在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将设2个舞台,每天滚动演出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特色表演,四川省各市州有代表性的原生态民族歌舞还将轮流进行主题日演出,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据悉,有来自五大洲的近20支国(境)外队伍和30余支国内队伍的1500多名演员,将在非遗节期间演出210余场。非遗节期间,俄罗斯民族舞蹈团、尼泊尔民族舞蹈团、法国民族舞蹈团巨人游行、巴西桑巴表演团、印度普拉斯达哈舞蹈团和刚果(金)国家芭蕾舞团等在内的国际演出团队将带来充满异域风情的精彩演出。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和凉山州的非遗活态演出,将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呈现原生态的非遗之魅。

  亮点七:书法篆刻魅力独具 名家云集不容错过

  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已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全世界影响巨大。非遗期间,将首次举办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国际大展,吸引顶尖的书法篆刻高手会师蓉城。据悉,目前已经征集到480多件书法名家作品和200余件篆刻名家作品。6月15日至23日,“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将在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支持和邀请下,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领域最具盛名的名家大师将云集成都,集中展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中国当代书法领域的创作成就,提升中国书法艺术的公众关注度和国际影响力。6月14日至23日,还将在四川博物院举办“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这是国内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将启邀请中国当代篆刻艺术家100余人参展,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盛会。方寸之间,或气势雄浑,或淡雅清丽,网罗了篆刻界顶尖高手的篆刻展将为爱好者带来一次高水平的艺术盛会。

  亮点八:博览中心“变脸”迎客非遗魅力生动呈现

  作为国际非遗博览园的常态展览,设在博览中心二楼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经过一个月多月的封闭改造后,将在非遗期间正式“变脸”迎客,观众将观赏到由埃及艺术家赠送给非遗博览中心的珍贵藏品、埃及人民心中“最美的皇后”——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爱妻奈菲尔塔利的雕像。作为全球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馆,博览中心采用实物模型展览、原生态场景再现和现代高科技互动方式,共展示232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的项目和1028个国家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从埃尔切神秘剧到哥伦比亚黑白狂欢节,从吉尔吉斯史诗弹唱阿肯艺术到撒丁岛牧歌文化,从卡鲁斯仪式舞蹈到柬埔寨皇家舞剧,从格鲁吉亚复调演唱到中国人熟悉的昆曲……走进这里,观众将领略到世界民族文化的魅力,熟悉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唤起每一个人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辅之以高科技的布展手段,让人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非遗的独特魅力。

  亮点九:分会场和配套活动 个性诠释非遗魅力

  为让成都全域感受非遗魅力,6月16日至22日,在青羊区文殊坊街区、高新区铁像寺水街、都江堰市灌县古城和壹街区、彭州市白鹿镇、邛崃市平乐古镇、金堂县赵镇、郫县安靖镇等七地将举办主题分会场活动,届时,除了传统的舞台演出、巡游展演、现场展销等非遗活动形式外,各分会场还将组织非遗街区专题小论坛、传统音乐专场演出、传统技艺大竞技、非遗传承人拜师仪式等多种形式的非遗活动,而参加非遗节的国内外非遗表演队伍也分赴各分会场,为当地群众进行精彩表演。与此同时,将在全市各区(市)县尤其是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活动期间,郫县望丛赛歌会将唱响山歌;邛崃特色原生态非遗传统项目(表演)将集中亮相,如竹麻号子、平乐竹龙、夹关高跷、平乐山歌、传统迎亲花轿等表演,瓷胎竹编、邛陶烧造、孔明灯制作等项目的现场展示,游客也可亲身参与体验;彭州分会场将与正在开展的“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活动相结合,活动中穿插有曲艺表演,如在城区进行的巡游队伍中的连箫表演,在白鹿镇举行的专场表演中设立曲艺专场等。

  亮点十:特色美食一网打尽 百亩花卉争奇斗艳

  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传统美食也是舌尖上的非遗。在国际非遗博览园,各类特色美食将为游客带来惊喜。在百家宴美食街区,可以品尝到最正宗和地道的川味小吃;到戏台老茶馆,喝一杯成都盖碗茶,体验一把闲适生活;糖画、阆州醋、五粮液、雅安黑茶……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美食手工非遗技艺将现身博览会现场。喜爱自酿红酒的市民还可以到现场一睹正宗的法国红酒酿造过程。此外,非遗节期间,占地350余亩的花卉园,将以“心中的日月”为主题,新增上百万株独具特色、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鲜花,为广大市民奉上极具异域风情的红原康巴风情花卉盛宴。届时,近百万株康巴草原、香格里拉风情的麦仙翁摇曳生姿;超过5万株来自台湾高山的鲁冰花展现着迷人眼涩;还有基督教中用于纪念圣人的千叶蓍、如风铃般摇曳的鼠尾草……这些花儿“新贵”将和园内现有的加拿大美女樱、非洲凤仙、千日红、彩叶草等一起,组成更丰富、更壮丽的花海景观。观赏完花海,在园中市民还可以摄花影、听花语、喝花茶,纵情骑行、畅饮欢歌……在自然与人文的熏陶中,品味到非遗的无尽魅力与独特情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官网 2013-05-29 10:59:1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蒋明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
下一条: ·[王文章]以《公约》精神推动“非遗”保护
   相关链接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全国第四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召开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王优]文旅结合下县域非遗节庆旅游发展协调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蔡郎与]文创视野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
·第四届文化遗产思辨研究国际会议热点观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征稿启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四届博士生论坛征文启事·成都评出首批非遗特色小镇 10个古镇入选
·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简介及十周年回顾
·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
·第四届中国非遗保护(德清)论坛举行 ·制定2003《公约》全面成果框架:开放式政府间工作会议即将在中国成都举行
·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举办
·第四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沪召开·第四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