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李公明]四幅农民图像与中国农民研究
  作者:李公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5 | 点击数:5596
 

  从农民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如果把这四幅作品联系起来,
它们当然可以构成中国农民问题的历史性内在逻辑。

  如果把以下四幅作品联系起来,它们当然可以构成中国农民问题的历史性内在逻辑:在“弃民”时代农民呼唤的是安居;在这条路径上经过短暂而虚假的“幸福”走到“王国福时代”,最后,“父亲”的沧桑脸容、欲语而无言的神情和充满忧患的目光使刚从“文革”震荡中平息下来的社会激起关于中国农民命运的历史反思波澜。

  王悦之《弃民图》

  钱大昕 《争取更大的丰收 献给社会主义》

  刘春华《向王国福同志学习》

  罗中立《父亲》

  本文选取四幅在20世纪中国美术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农民图像,以分析其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叙事及其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关系。它们分别是王悦之《弃民图》(油画,1930-1934年)、钱大昕 《争取更大的丰收 献给社会主义》(宣传画,1958年)、刘春华《向王国福同志学习》(油画,1970年)和罗中立《父亲》(油画,1980年)。这四幅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各有其鲜明的时代代表性,其艺术水平在当时也不同程度地代表了较高的水准;而这些创作图像的历史语境、政治意义、社会效果以及艺术审美问题,既具有艺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与中国现代农民研究也有重要联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3-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汝伦]不问信仰,但问有用与否
下一条: ·[赵国忠]《人海闲话》出版说明
   相关链接
·[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
·[李旭昕]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神话资源转化·[林德山]文化转向与叙事嬗变:日照农民画的迁衍与再生产
·[马光亭]从农时趋于工时:现代农民的时间与生活·[王晓涛 朱吏]中国农民画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廖榕光]古代农民“报岁”风俗遗存·习近平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张勃]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中国农民丰收节”今秋来临
·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李明洁]你也许不知道上海西郊农民画,然而在全国各地农民画里,它却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郑土有]三种力量的互动:中国农民画艺术的生成机制·[何明 张雪松]城市空间再生产的类型与逻辑
·[雷婷]地方艺术中模仿的创造力·[柯玲]民俗视角中的农民工研究刍议
·[李向振]跨地域家庭模式:进城务工农民的生计选择·[杨卓君]华师大人类学民俗学工作坊:从西郊农民画到鬼畜视频
·“农耕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以二十四节气与六合农民画为案例”学术研讨会在高淳举行·陈辉:《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关中黄炎村日常生活叙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