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宽带──全球教育获取中“失落的链接”
  作者:UNESCOPRESS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28 | 点击数:4279
 

  宽带委员会最新报告强调通过利用高速网络的战略实现“全民教育”。

  刚刚发布的数字发展宽带委员会报告指出,在为全球化经济填补教育鸿沟、变革学习方式、提高技能等方面,宽带具备前所未有的潜力——如果各国政府实现宽带的获取、加强教师和学生使用技术的能力、支持以本地语言编写相关内容并推动教育资源开放。

  《技术、宽带及教育:推进全民教育议程》是宽带委员会教育工作组的成果报告,它描绘了如何通过固定及移动平台,推广高速连接技术,让所有地方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从中受益的远景——而且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也包括他们所在的社区。

  该报告是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10会议(2月25—27日)开幕式上发布的。作为宽带委员会的联合主席,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和国际电信联盟的秘书长哈马德·图埃出席了开幕式。

  报告是在教科文组织的协调下完成的。报告强调,为了加速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及全民教育等千年发展目标,部署宽带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我们离计划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只剩不到三年,但小学适龄儿童中失学人数仍然高达6100万,初中适龄儿童中失学人数更达到7100万;为了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全球仍需要额外新聘170万名教师。此外,近7930万成年人缺乏识字能力,其中64%是妇女。而撒哈拉以南地区及南亚和西亚的识字人口比率最低。

  伊琳娜·博科娃总干事表示,“我们在实现2015年教育目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许多国家仍然还未能踏上正轨。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鸿沟依然继续是发展的鸿沟。正在进行中的手机及网络变革为所有国家,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宽带,扩大所有人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并赋予所有公民在数字时代的生活及工作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

  报告指出,对全球经济的参与越来越依赖于在数字世界中纵横浏览的能力,但报告也警告称,传统的学校课程,相较于知识的应用来说,依然偏重知识的积累,而且学生未能充分获得信息通信技术基础技能的培训,而这一基础技能对确保学生将来在知识经济中获取工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哈马德·图埃博士表示,“宽带可以改善并加强教育,也可以加强并改善学生的教育体验,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优秀全面的教育是创建未来生活及家庭的基础,教育开发心智,并扩大工作前景。一名发展中国家的学生现在可以连通世界上任何一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一位失业者可以在其它工作领域重新获得培训并改善其工作前景;教师可以从他人的资源和经验中汲取灵感并获取建议。通过这些成就中任意一项,网络世界都令真实世界在教育、对话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功。”

  尽管固定宽带及移动宽带的连通业务发展迅速,全球数字鸿沟依然巨大。据国际电信联盟估计,至2012年底,有近25亿人使用互联网——但是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来自发展中国家,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仅占6%。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报告《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最近一期中,展现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及宽带接通费用这两个方面的全球差异和区域差异。其中有17个国家的宽带接通费用等同于当地平均月薪的100%。

  报告证实,2009年经合组织国家93%的15岁青少年可以在校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平均每8 名学生就有一台电脑。而在发展中国家,获取信息通信设备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比如2010年发表的一份在肯尼亚开展的研究显示,只有3%的学校开通了互联网,与此同时,在大部分非洲国家,平均每150名学校儿童才拥有一台电脑。

  一方面,固定宽带基础设施成为许多国家实现高速连接的障碍,另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移动宽带。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移动宽带服务的增长率达到40%,而在发展中国家,其增长率高达78%,而且常常也是这些地方接通互联网的唯一方式。

  报告是众多委员及其组织机构合作的结果,这些机构包括阿尔卡特-朗讯、“携手同窗”伙伴项目(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爱立信/“千年承诺”组织)、英特尔、美洲开发银行、宽带委员会委员苏维·林登(Suvi Lindén)​​、亚斯纳·马蒂奇(Jasna Matić)和伊沃·伊万诺夫斯基(Ivo Ivanovski)以及委员会特别顾问保罗·布德(Paul Budde)。

  报告中还包括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专题研究部分,比如:巴基斯坦通过手机进行扫盲;为北乌干达青年提供的冲突解决、信息通信技术及社交媒体技能教育的和谐项目。这两个项目都得到了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UNESCOPRESS 2013-2-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用活遗产的力量建设更加和平的世界
下一条: ·杭州宣言:宣示人类发展的新时代
   相关链接
·[李鑫睿]身体技术的习得、“破损”重组与性别突围·[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李刚]数字人文技术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员淑梅]技术发展下的陕州乐队·[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
·[毛巧晖]文化观念与技术变革:嫦娥神话文本演化的关捩·[布瑞丰 梁莉莉]非遗视频直播的技术逻辑及其潜在风险
·[孟令法]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胡玉福]传统工艺的技术变革与“新式风格”
·[波丘斯]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黄永林 余欢]智能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运用
·储卉娟:《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董晓萍:《跨文化技术民俗学》
·[韩顺法 刘倩]另一种生活技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常生活逻辑·[张翠霞]现代技术、日常生活及民俗学研究思考
·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重新点燃传统诗歌的文化魅力·宋颖 主编:《民俗传承与技术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