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作者:记者 李珊珊 郭人旗 刘修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05 | 点击数:4262
 


  在2237名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新委员有1080名,所占比例接近半数。新委员、新履职、新建言。他们对大会的感受如何,关注哪些话题,对于参政议政有何打算?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我肩负着人民的嘱托,要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这样对记者说。潘鲁生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课题的总负责人,他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基层农村开展调研,希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中国农村找到一条以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作为新委员,他关注的目光仍在农村,将提交《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

  潘鲁生认为,农村文化建设要改变过去单纯的“送文化”“种文化”等城市文化输入模式,要抓住农村特色,加强农村特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结合农村特色手工艺资源建立“手艺传习所”,成立“农村特色文化服务中心”等。另外还可探索政府出资、企业参与、行业协会主办、机构联办的管理模式,为农村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展示交易平台、质量检测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平台等服务管理平台,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同时,潘鲁生强调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他说:“农村文化生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的问题,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缺失问题。建议实施青年农民‘固土’培训计划,即以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手工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或结合特色民间文化发展手工艺等农村副业,同时设立农村‘产学研’合作基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知名编剧高满堂直言感触很深。“经过会前两天多时间的培训,我深刻感受到做全国政协委员和地方政协委员区别还是很大的,大在哪里?就是能够发挥的作用和空间更大了。”他笑着说,很多提案比如关于作品版权和文化发展战略等,必须在这样一个全国性平台上才能得以解决,“这个平台确实是我们委员发表真知灼见的地方,可以和国家各部委直接对话。正是这样,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这几天我都在认真撰写和修改自己的提案。”

  这次会议处处吹来的清新之风也让高满堂倍感欣喜。“中央提出的讲真话、讲实话,得到委员们的一致拥护,空话、套话没有了,大家有什么问题都是开门见山,会风好,气氛也因此显得很活跃。”高满堂说。

  对这次会议的期待,高满堂最关心的是如何加快推动中国文化尤其是影视剧更快走出去的问题。他为此准备了两个提案,期待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曾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他激动之余略感忐忑。他坦言,“作为美术工作者,我和全国政协打交道很多,但对全国政协的具体工作还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阶段。”为此,在会前举行的新委员培训会上,他十分认真地进行了学习。

  对于全国两会,杨晓阳有着很大的期待:“中国国家画院致力于打造最具中国特色和最具时代特色的艺术,期待这次全国两会能够更多呼吁对美术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中国美术能够在世界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来自浙江杭州的新委员赵光育十分关心地方传统戏曲的发展和保护,他认为传统戏曲正面临着来自社会观念、现代生活方式、传统传承方式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赵光育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地方戏曲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构建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的传承体系,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和剧团艺人能够继续开展普查,尽快摸清我国传统戏曲的家底,因地制宜设立地方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这次政协开幕会体现了新气象、好会风。”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说,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总共不到16页的篇幅,结构简明,思路明晰,内容翔实,文风朴实无华。谈到自己最关注的文化创新,李修松建议把文化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他说,中外历史一再证明,文化创新性强,文化就会先进,文化资源就会经过创新利用,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反过来,如果文化创新性弱,甚至保守性强,文化就会落后,那么这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资源就难以得到有效转化,甚至成为包袱,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等深层问题,还是要依靠文化创新激发全民的创造活力。

  记者 李珊珊 郭人旗 刘修兵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年03月0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曲彦斌:民俗博物馆 非遗保护与展示的重要基地
下一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补充项目顺利完成验收
   相关链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马翠翠]文化生态视野下窦犨信仰与水利习俗研究·[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宋俊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两会:合影
·[甄亮 甄业]秦地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关溪莹]广东省潮汕地区“出花园”成年习俗的文化生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