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传统节日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记者 杨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23 | 点击数:4075
 


论坛现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杨倩 摄

  在2013癸巳蛇年春节假期刚过、另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 2月2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副司长马盛德、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副院长吕品田及国内在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有关媒体代表等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新风主持。

论坛主席台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杨倩 摄

  为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切实落实十八大报告“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明办〔2005〕11号)精神,此次论坛以“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主题,围绕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体系中的春节、新媒体时代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方式与导向、城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传统节日假日设定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弘扬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认为,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必须保护并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防止异化倾向。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田青就在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如何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做了精彩发言。中央民族大学祁庆富教授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认为传统节日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龙头”,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进一步加强整体性保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刘锡诚指出,传统节日是由全社会民众集体创造、约定俗成、并靠民众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传承和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必须回归“民间事情民间办”传统,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追本溯源,对农耕仪礼与春节文化的密切关系做了深入分析。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参赞、“欢乐春节”活动办公室主任朱琦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我国在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的盛况,认为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正逐渐成为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国际化节日。《人民日报》文艺部文艺理论评论室主任、高级编辑刘琼结合其媒体工作实践提出在新媒体时代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导向研究。北京大学陈连山副教授认为节日是一种对于时间的想象,为节日所在的时间赋予了某种文化的属性,将一定的时间赋予具体的“吉”或“凶”等特殊内涵。指出节日民俗实际上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艺术”,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手段,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施爱东对当下春节文化中出现的一些比地位、比财富乃至比阔绰、比酒量等“非价值攀比”现象作了描述,指出应注意它的危害,不让其蔓延。中国传媒大学耿波副教授就城镇化视野中中国传统节日传承的困境与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华文化画报》主编姜玉芳通过对京族哈节“乡饮”习俗文化内涵的研究,提出应恢复传统节日的合理内核。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则从充实和建构传统节日文化体系、增强传统节日的现代性文化内涵,尊重和推广民众创造的有益的新节俗、鼓励民众拥有个性化的过节方式,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民众开展丰富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其对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思考。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成为党和政府、学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有一百八十余项。传统节日在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国家凝聚力、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08年元旦施行,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与春节一起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对全民正确认识传统节日宝贵的文化价值、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保护包括节日文化传统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远影响。当前,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新的情况和态势,提出了新的问题与课题,需要我们采取科学谨严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传统节日文化论坛”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学理支持和学术指导,取得了切实而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而热烈的反响,有力推动了社会及学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部政府门户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成立30周年纪念”征文启事
下一条: ·“叙事与抒情:中国文学表现传统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办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