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中国10年来有1219项非物质遗产入国家保护名录
  作者:记者 徐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12 | 点击数:4267
 


  唐卡、赫哲族鱼皮衣、扬州玉雕、苗族银饰、蒙古族马头琴、陕西社火脸谱、湘东傩面具……在9月10日闭幕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200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展品与观众来了个“亲密接触”。

  这也是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据文化部统计,十年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566项。大部分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基本建立。

  十年间,我国完成了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共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普查文字记录达20亿字,拍摄图片477万张,普查资源总量近87万项。

  十年间,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命名,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濒危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建设了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也是这十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则制定,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9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总数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颗人类文化传承的“明珠”,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保护: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

  2003年,我国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月1日,这部法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十年耕耘终结硕果。

  这十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单个的项目性保护逐步走向系统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承载民族个性、审美、风俗、习惯的“活”文化,被细心呵护起来,经过十年的努力,朵朵文化奇葩更加艳丽。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网 2012-09-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生产性保护: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中传承
下一条: ·[刘晓春]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相关链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张洁]宁夏乡村旅游与非遗融合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