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宝安本土著名学者曾祥委辞世
  作者:左永霞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0-14 | 点击数:7525
 


温良恭谦成追忆 无限怀思入梦魂
──区委党校教授曾祥委病逝

今年1月12日,曾祥委教授在宝安区委党校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覃忠武 摄
 

  本报讯(记者 左永霞)宝安区委党校教授曾祥委因心脏病突发,于11日凌晨逝世,享年59岁。

  曾祥委是广东丰顺人,1952年出生,民俗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史硕士研究生;先后在广东省韶关市广播电视大学、韶关大学中文系任教,2000年10月调入宝安区委党校任教至今,逝世前为宝安区委党校惟一一位正教授。在宝安区委党校任教期间,他曾教授应用文写作、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行政管理、民俗学等方面的课程,出版学术专著《南雄珠玑巷移民的历史与文化》《田野视角:客家的文化与民性》等。此外,他还在国内外发表语言、文字、教育、传统文化、地方文史、民俗、客家和民族研究论文160余篇。

  据悉,曾祥委近期正在为宝安区的重点课题“新时期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做研究,并已形成初步调查报告。10日晚上10点多,他还在与同事一起探讨这一重点课题的调研报告,对这一调研报告进行精心斟酌和推敲。此外,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宝安区委党校自去年开始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每次就一个主题邀请一位专家或学者做讲座,全区各机关单位、教育科研院校的20多位专家、干部、学者与会,并就讲座内容展开讨论。学术沙龙旨在建立一个高端、前沿的思想与学术交流平台,尤其关注宝安区经济社会建设问题的研究,先后得到了宝安区职业能力开发局以及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的资助和支持。

 

  ·追忆·

先生去矣,宝安学界从此添寂寞

左永霞

  宝安读者的那个老朋友走了

  曾祥委先生,一个学问做得那么好的人,一个永远都那么谦虚的人,一个永远都热情洋溢的人,怎么突然就走了?老天怎么舍得让这么好的人就这么匆匆地离开我们?

  一个十分友善且博学的人

  我很早以前就认识曾祥委先生,知道他是一位十分友善且博学的人,尤其在民俗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频繁与曾祥委先生打交道要从去年6月说起。本报《悦读周刊》开办初期,我和同事王国华一同前往曾祥委先生的办公室采访他。当时《深圳十大观念》一书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热潮,我们请他谈“深圳十大观念”在宝安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针对记者提出的六个问题,曾祥委教授一一作答。他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非常细致且具说服力,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与理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我们邀请他到宝安日报和群艺馆联合主办的“宝安文化茶座”做讲座,他欣然答应。去年10月16日,他为读者们做了一场主题为《传说与真实——珠玑巷移民故事的背后》的讲座,他的讲座学术性极强,导言、历史典故、学界的观点以及他的结论,一一道来,深入浅出地为读者剖析了南雄珠玑巷移民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他的讲座有理有据,传说与真实紧密结合,不失趣味性与史实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去世前一天,还答应为本报供稿

  在交往中,虽然我每次给曾祥委教授打电话第一句就是“我是宝安日报的小左”,但他紧接着总会叫我“左老师”。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时,我非常不习惯,并请他称呼我为“小左”,毕竟他已是快60岁的人,而且他学富五车,我等小辈在他眼中岂能以“老师”称呼。不料曾祥委教授却一再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一直称呼30岁出头的我为老师。

  曾祥委先生还是一位十分热心的人,尤其支持本报的工作。开办《悦读周刊》初期,我们拜访他时,他非常热心,说自己十分关注我们新办的周刊,特别支持我们的“文化观”栏目,并给我们推荐了研究宝安本土文化的一些人,将申晨、程建、廖虹雷、曾观来、石泰康、温铭池等介绍给记者。他不仅支持我们的工作,而且还发动他身边的人支持我们。知道我们有个“书房记”的栏目后,他还推荐该校的胡晓地、林清新、陈廖娜等老师赐稿相援。不管是中午休息时分,还是繁忙的上班时间,只要接到记者的电话,曾祥委先生必定耐心回答,直到记者满意为止。

  曾祥委先生从来不摆架子,从不以自己是教授而自居。他主持的宝安文化沙龙活动,每有活动,都会事先发短信或电子邮件给记者,希望记者踊跃参加。他每每读到好文章,必发邮件给记者,希望记者与他一起分享。同事经常找我要曾祥委先生的联系方式,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十分开明,能说、敢说的人,都拿他当朋友。就在前天,10月10日,本报编辑马双丽还向曾祥委先生约稿,请他谈广府式围村与客家围屋的区别,电话里头的曾祥委先生侃侃而谈,并答应周五之前一定给本报编辑传稿。谁知世事无常,第二天就接到了他去世的消息。

  怀念之情一言难尽,愿曾老师在天之灵安息。

  ■本报记者 左永霞

 

  曾祥委个人简况

  曾祥委,1952年生,广东丰顺人,民俗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史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广东民俗文化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学术委员;国际客家学会、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东方文化学会、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会、广东民族学会会员。

  学术兴趣:以南方族群为对象,研究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主要成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市和高校课题,出版专著《南雄珠玑巷移民的历史与文化》《田野视角:客家的文化与民性》,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个人简历:

  1972年10月上山下乡,在清远县附城公社插队;

  1978年10月-1982年6月,就读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2年7月毕业分配到广东省韶关市广播电视大学任教;

  1985年9月调入韶关大学中文系任教;

  2000年10月调入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党校任教至今。


继续浏览:1 | 2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宝安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曾祥委同志治丧委员会讣告
下一条: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清福院士追思会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曾祥委]关于南雄珠玑巷移民故事的研究·[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
·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社会各界沉痛送别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
·深切缅怀中国民俗学会顾问柯杨教授·讣告:柯杨先生千古
·沉痛悼念陇上学人柯杨先生·柯杨:现在的人不但不会生活 尤其不会生存
·沉痛悼念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刘志文先生·[毕雪飞 岩本通弥]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
·乌丙安:用双脚走出来的民俗学家·[张成福]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俗实践者能被视为公众民俗学者吗?
·[叶涛]我的老师李万鹏·桃李满园甘作梯 矢为中华添彩章──西北民族大学教授郝苏民从教60年掠影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