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石市 
  西塞神舟会最为原始古朴 
  连线《长江日报》记者 黄征 
  【端午渊源】 
  “西塞神舟会”又叫“龙舟会”,是最为古老的民间节祭活动之一。每年从农历四月初五到五月十八举行,长达40天,其主要内容有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每年吸引长江中下游地区4万人自发参加。点光、巡游、祭祀、唱大戏、登江等民间文化活动,颇具特色。 
  【保护传承】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孙正国介绍,四地(秭归、黄石、汨罗、苏州)的赛龙舟风格各异。其中,黄石的西塞神舟会最为原始、古朴。 
  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志坚介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洑村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至今,仍是当地百姓自发组织参加的活动。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 
  “和其他地区不同,西塞神舟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比如仪式之前,人们将纸糊篾扎的108个‘神仙’送上船,这其中的64个‘正像’不仅有名有姓,还有不同的任务。”吴志坚说。 
  湖南汨罗市 
  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 
  连线《潇湘晨报》记者 胡颖异 
  【端午渊源】 
  屈原在汨罗江的悲壮一跃,在中华历史之河中积淀出厚重的龙舟文化。 
  据了解,汨罗江畔的端午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外,还包括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谚。 
  【保护传承】 
  “预备,开赛!”随着一声锣响,汨罗江边的观众沸腾了。在似火的骄阳下,江中4支龙船奋力飞驰,掀起阵阵波浪。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汨罗开幕。来自京、粤、鄂、台等地的99位屈学家、上千名民俗文化研究人士齐聚龙舟故里汨罗,和2000多市民参与此次国际龙舟节。 
  在湖南的汨罗江畔,每年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仪式。人们穿新装举烛火绕船三圈,“亮灯”祭鲁班。然后抬着龙头祭屈子庙,最后挂红下水开始赛龙舟。汨罗市处湖南省东北部,紧靠南洞庭湖东畔、汨罗江下游,是“中国龙舟名城”。也是伟大的诗人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的地方。 
  屈原纪念馆徐馆长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退进之间。年轻一代能否对传统节日保持应有的热情,是非常紧要的。 
  记者 刘雷 桂国 王鑫 连线报道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2012年06月 23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