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嘉兴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嘉兴论坛

合作与互补:《中国端午节·嘉兴卷》进展顺利
——《中国端午节》丛书编纂中期报告会在浙江嘉兴召开
  作者:记者 沈爱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4 | 点击数:6932
 

  原题:《中国端午节》丛书“分”给嘉兴一卷  

  2011年6月,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化局和中国民俗学会签约,合作编纂《中国端午节》丛书。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丛书进度如何?昨天,我市举行了该丛书的编纂中期报告会。记者从报告会上获悉,6卷丛书将于今年年底编纂出版,其中《中国端午节·嘉兴卷》预计25万字,图片为150幅至200幅。

  6卷《中国端午节》嘉兴“夺”得1卷

  中国民俗学会此次编纂的《中国端午节》丛书共分6卷,分别为《中国端午节·史料卷》、《中国端午节·研究卷》、《中国端午节·民间文学卷》、《中国端午节·俗文学卷》、《中国端午节·图像卷》、《中国端午节·嘉兴卷》。今天上午,上述6卷各卷的主编先后发言,介绍了各卷所收录的内容、收录的范围和编纂体例等内容,并介绍了各卷目前的进展情况。

  《中国端午节·嘉兴卷》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主编,以嘉兴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为重点描述对象,同时关注与此习俗相关的其他民俗文化等,在关系中诠释,做民俗志式的整体记述。该书将重点使用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部分结合文献,预计字数25万字左右,图片约150幅至200幅。

  记者获悉,从去年8月开始,由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专业的中坚学者和年轻学生20多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就已经开始对嘉兴市所辖的各个县(市、区)进行分组调查,目前已获得可观资料。在接下来的7月和8月,调查小组将进行一些补充调查和完善资料,各调查组于8月31日前提交报告定稿。今年9月至12月将汇总各调查组报告资料,编写《中国端午节·嘉兴卷》并最终定稿。

  嘉兴卷里有哪些内容

  据介绍,《中国端午节·嘉兴卷》除综述、附录和后记外,主要有三大章。第一章为嘉兴地区历史地理等概况。第二章为嘉兴端午节习俗,其中第一节为端午节饮食习俗,包括粽子、五黄、蜘蛛煨蛋等;第二节为端午节服饰习俗,如穿五毒衣、佩戴香囊等;第三节为端午节居住习俗,如插挂艾草、菖蒲、大蒜和熏霉烟等;第四节为端午节游艺竞技习俗,如赛龙舟、踏白船等。第三章为相关习俗,内容主要为体现端午节习俗与其他习俗的有机关联。附录部分有嘉兴地方志文献有关“端午”词条摘录和田野调查报告以及嘉兴市政府近年来关于端午习俗活动文件样张等材料。

  昨天的报告附录里还介绍了调查小组对海宁的端午习俗调查,2012年1月27日到2012年2月10日,调查组对海宁市长安镇端午习俗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主要调查的是陆泽村、兴城村和兴福村,调查对象是粽子。调查后发现,这里的村民除了在端午的时候用到粽子,在夏至日、讨蚕讯、五七、迎神以及祭河神的时候也会用到粽子,并且在不同时间、场合,粽子的用料有不同的讲究。这与平常人们只将粽子和端午联系起来的认识是不同的,粽子作为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还包含了深厚的人生仪礼、民众信仰、人情关系组建等多层次的内涵。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贺学君对丛书的出版给出了高度评价。她说,器物城市建起来容易且“见效快”,而文化城市建起来不容易,但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是功在千秋的。《中国端午节》丛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节日丛书,对以后其他节日丛书的出版作出了示范,把我国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弘扬落到了实处。丛书有《中国端午节·嘉兴卷》,以嘉兴端午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端午文化写进了中国学术史,反映了嘉兴端午的厚重和多样,奠定了嘉兴在全国端午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来源:南湖晚报 2012年06月2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2012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
下一条: ·2014端午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举行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沈莉]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神话的活态发展:以浙江嘉兴的蚕神神话为例·[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