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60位非遗传承人获首批“薪传奖”
  作者:记者 屈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5086
 


  中国文化报讯 (记者 屈菡)在第7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6日,梅葆玖、杜近芳、李世济、乌兰、热合曼·阿布都拉、夏侯文、次旦多吉等60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接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文化部部长蔡武发来贺信。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等出席颁奖仪式。

  此次评奖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48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直单位的传承人中,经过各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直单位的推荐,并经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著名专家推荐评审,确定了第一批60位有杰出成就的传承人。

  蔡武在贺信中说,在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漫长历程中,各民族创造并积累了灿烂丰实的文化遗产,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活态方式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成果重要的组成部分。“薪传奖”不仅对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传承人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社会激励机制,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文章在讲话中表示,此次评选“薪传奖”,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地位的肯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弘扬。他希望获奖的传承人再接再厉,把手中的技艺传承好,多带传人、带好传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绵延流长。

  卢志强在致辞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利国利民、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有力举措,全社会都应树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作为民营企业,以自己的力量支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他表示,将坚持持续地支持和资助传承人的传承事业。

  “薪传奖”评奖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该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面向全国,为表彰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设立的专业奖项。这一对优秀传承人进行奖励和扶持的举措,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针的具体体现。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大型民营企业,此前曾出资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中华艺文奖”基金,今年又出资设立“薪传奖”.今后每年一届,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奖励和资助。

【相关报道】

梅葆玖等60人获颁“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中国新闻网 2012年06月06日 17:09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应妮)包括梅葆玖等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60名在传统技艺方面有所建树的老艺人,6日在此间获颁“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以下简称“薪传奖”)。

  “薪传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面向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为表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设立的专业奖项。“薪传奖”获奖人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或专家提名,并经主办单位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著名专家评审确定。“薪传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证书、奖杯及奖金人民币2万元。

  来自香港的卢雪和澳门的关伟铭,分别以剪纸技艺和民间信俗(鱼行醉龙节)获得“薪传奖”。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表示,在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设立“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进行表彰,对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社会激励机制,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希望,“薪传奖”在表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基础上,将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社会激励机制,为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相传的内在动力做出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年6月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特色非遗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下一条: ·活态传承,非遗走入百姓生活
   相关链接
·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