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代表名单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论文题目 | 
            职称 | 
            单位 | 
        
        
            | 1 | 
            乌丙安 | 
            男 | 
            我国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教授 | 
            辽宁大学 | 
        
        
            | 2 | 
            郝苏民 | 
            男 | 
            民俗庆典仪式的当今镜头——非遗视角看民间崇拜传统之根与时代表演之力 | 
            教授 | 
            西北民族大学 | 
        
        
            | 3 | 
            田兆元 | 
            男 | 
            神话、民俗与非遗保护 | 
            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 | 
        
        
            | 4 | 
            王星虎 | 
            男 | 
            三都县达便村水族端节仪式初探 | 
            讲师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 5 | 
            孙丽霞 | 
            女 | 
             
            民间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 
            ——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为例 | 
            文博官员 | 
            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 | 
        
        
            | 6 | 
            王霄冰 | 
            女 | 
            仪式的建构与表演——2011清明节曲阜祭孔与祭祖活动的人类学考察 | 
            教授 |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 7 | 
            蔡磊 | 
            女 | 
            从“生产民俗”到“劳作模式”:当代村落民俗志研究的新探索 | 
            讲师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 
        
        
            | 8 | 
            邱国珍 | 
            女 | 
            温州侨乡的民俗学解读 | 
            教授 | 
            温州大学 | 
        
        
            | 9 | 
            赖施虬 
              | 
            男 | 
            温州龙舟竞渡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 | 
            副教授 | 
            温州大学温州民俗博物馆 | 
        
        
            | 10 | 
            金小进 | 
            男 | 
            副教授 | 
            温州大学综合档案馆 | 
        
        
            | 11 | 
            于富业 | 
            男 | 
            论辽宁省满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讲师 |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 
        
        
            | 12 | 
            陈丽琴 | 
            女 | 
            黑衣壮服饰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 
            教授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 13 | 
            王晓鸣 | 
            女 | 
            扫晴娘的原型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概述 | 
            官员 | 
            中国农业博物馆 | 
        
        
            | 14 | 
            王焰安 
              | 
            男 | 
            从地方性传说到世界性传说——对《阿诗玛》百年间传播情况的考索 | 
            编审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 
        
        
            | 15 | 
            王雅雪 | 
            女 | 
              | 
            西南大学文学院 | 
        
        
            | 16 | 
            李传江 | 
            男 | 
            边际文化视野中的民间叙事文学——以海州为例 | 
            讲师 | 
            江苏连云港师专 | 
        
        
            | 17 | 
            游红霞 | 
            女 | 
            茶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 
            助教 | 
            上海新侨学院经贸管理系 | 
        
        
            | 18 | 
            柳倩月 | 
            女 |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 
            副教授 |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 19 | 
            范长风 | 
            男 | 
            压境而来的美学“暴力” | 
            副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 | 
        
        
            | 20 | 
            胡海燕 | 
            女 | 
              | 
            华东师范大学 | 
        
        
            | 21 | 
            杨玉君 | 
            女 | 
            天穿补天及其衍生习俗 | 
            副教授 | 
            中正大学中文系 | 
        
        
            | 22 | 
            任颖卮 | 
            男 | 
            崂山道教与当地民俗 | 
              |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 23 | 
            谭业庭 | 
            男 | 
            教授 |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 24 | 
            张晨霞 | 
            女 | 
            从帝尧学术史看帝尧神话传说研究的走向 | 
              | 
            华东师范大学 | 
        
        
            | 25 | 
            耿振东 | 
            男 | 
            助理研究员 | 
            山西省社会院文学研究所 | 
        
        
            | 26 | 
            双金 | 
            男 | 
            蒙古族口头叙事与史诗传统 | 
            讲师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 27 | 
            陈国庆 | 
            男 | 
            《太平广记》所见唐代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 | 
            教授 | 
            青岛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 
        
        
            | 28 | 
            铁安 | 
            男 | 
            满—通古斯语族与蒙古族民间流传AT707型故事比较研究 | 
            副教授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 29 | 
            龚宇 | 
            女 | 
             
            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 | 
        
        
            | 30 | 
            洪淑苓 | 
            女 | 
            論朱介凡及其歌謠、諺語的研究 | 
            教授 |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 
        
        
            | 31 | 
            额尔德木图 | 
            男 | 
            浅议聚落民俗学与草原社会形态研究 | 
            讲师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 32 | 
            李亮 | 
            女 | 
            民间信仰中神灵传播的在地化途径 
            —青田县龙现村陈靖姑信仰调查报告 | 
              |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 33 | 
            徐天基 | 
            男 | 
            多重敘事下的地方神——以安國藥王邳彤為例 | 
              |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 | 
        
        
            | 34 | 
            刘捷 | 
            男 | 
            《五臧山经》神灵体系的构成与信仰记忆的博弈 |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35 | 
            苏长鸿 | 
            男 | 
            端公身份的认同、建构与当代变迁——以诸天村端公传承人调查为例 | 
              | 
            长江大学 | 
        
        
            | 36 | 
            裴光雄 | 
            男 | 
            雄王玉譜思考 | 
              | 
            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 | 
        
        
            | 37 | 
            趙惠瑜 | 
            女 | 
            顧頡剛的《山海經》研究初探 |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 
        
        
            | 38 | 
            丁玲 | 
            女 | 
            文化空间的生成与人员互动——上海书场内老人交往初探 
              |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39 | 
            刘凤 | 
            女 | 
            傩文化的再生与“新传承” 
            ——以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傩文化为例 | 
              | 
            上海大学 | 
        
        
            | 40 | 
            李琦 | 
            女 | 
            民俗的边缘遗迹现象——以日本的服饰文化为例 | 
              |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 
        
        
            | 41 | 
            罗丹 | 
            女 | 
            神谕之下:扶乩与香港飞雁洞佛道社 | 
              | 
            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 
        
        
            | 42 | 
            张紫云 | 
            女 | 
            我国少数民族日月神话的性别文化内涵 | 
              |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43 | 
            刘洁 | 
            女 | 
            “走西口”生活情境选择民歌表达情感的必然性 | 
              | 
            复旦大学中文系 | 
        
        
            | 44 | 
            中村贵 | 
            男 | 
            叶公其人与叶公传说背景研究 |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45 | 
            胡宁 | 
            女 | 
            田野作业中“我”在哪里 | 
              | 
            河南大学文学院 | 
        
        
            | 46 | 
            钱寅 | 
            男 | 
            浴佛节简论 |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 47 | 
            朱雷 | 
            女 | 
            礼单上的道义与互惠关系 | 
              | 
            华东师范大学 | 
        
        
            | 48 | 
            王琎琎 | 
            女 | 
            疏离与坚守-从民俗学立场看周作人与新文化主流的的互动 | 
              | 
            吉林大学文学院 | 
        
        
            | 49 | 
            王超 | 
            女 | 
            跨越生死的情感体验 
            ——浅析日常生活中的祭祀活动—“上坟” | 
              | 
            华东师范大学 | 
        
        
            | 50 | 
            程波涛 | 
            男 | 
            生命主题下的面塑及其民俗寓意 | 
              | 
            东南大学 | 
        
        
            | 51 | 
            陈庆军 | 
            男 | 
            绩溪湖村建筑彩画艺术 | 
              |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 52 | 
            邹安 | 
            女 | 
            试论春节期间的信仰与禁忌 
            ——以内蒙古林西县哈巴哈村为例 | 
              | 
            安徽大学 | 
        
        
            | 53 | 
            周蓓 | 
            女 | 
            甘南州神山圣水制度的实地调查研究——一项关于汉人和藏人社会生态策略的比较研究 |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54 | 
            高海珑 | 
            女 | 
            壮侗语族射日神话的形态结构及文化内涵 | 
              | 
            华东师范大学 | 
        
    
 
 相关会议信息请访问: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呼和浩特会议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