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去世
  作者:石剑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3 | 点击数:6596
 


 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于7月13日去世,享年78岁。在日本思想界,沟口雄三是一位比较激进的学者,他曾多次指出,应该否定亚洲停滞论,否定对中国的蔑视;批判日本的天皇制帝国主义,批判对中国的侵略;批判日本“脱亚入欧”的近代化路线,强调中国内在的固有的近代化发展规律。

  沟口雄三1932 年生于日本名古屋市,195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大学时专攻鲁迅、赵树理的文学作品研究,后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其学术研究不仅在日本享有盛名,同时对近几十年世界汉学研究均有重要影响,共出版20多部著作,包括《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曲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世界汉学论丛》、《中国思想史》等。

  在学术上,沟口雄三认为,迄今为止的世界认识是“以欧洲标准为世界标准而建立起来的”,但存在“以欧洲标准无法衡量的世界”,“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基本上不能套用欧洲标准加以把握的世界”,为了从整体上把握真实的中国,必须“放弃欧洲标准等既定的判断依据,放弃历史框架或意识形态等,尽可能深入中国的历史文献”。沟口雄三在其代表作《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曲折与展开》一书中指出:中国有独自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对中国前近代过程的继承,并且还保持着前近代过程的遗传特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无所谓先进与落后,都有其固有的价值和发展过程,走向未来的课题,亦将由他们各自去担当。沟口雄三的这一多元化视角,不仅贯穿于他对东、西方的认识,同时也扩展到对亚洲内部的认识。

  对于中日历史问题,沟口雄三曾表示,“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我认为问题出在日本这一方。”沟口十分坦率地认为,日本方面在真正问题上,“第一,对战争道歉的力度不足,诚意不够。第二,日本国内不断发生否认历史的事件。” 2005年沟口雄三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以“文化与中日关系”为题认为,造成以上后果的原因在于,“从文化角度来看,是日本人缺乏历史感,缺乏责任感造成的,同时,从中国方面看,在处理战争赔款问题上中国人出现的失误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日本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人所希望的那样深刻反省历史问题呢?沟口雄三提到天皇制的保留是其中重要的历史问题。“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需要,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而没有对军国主义思想及其罪行进行认真的清算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军占领当局在后期放弃了对日本侵略罪行的惩治,致使日本一些原来的战争势力重返政坛,有的甚至当了阁僚和首相。现在不少日本政客,就是他们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世袭议员’。这些人对日本当年的侵略战争充满了错误认识。战败后处于美国占领下的日本,虽然制定了‘和平宪法’,但在当年东西方冷战的形势下,日本又受制于《日美安全条约》,日本与曾经被它侵略过的中国再次处于‘敌对关系’之中。因此,日本从没对它从19世纪末‘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里的侵略行动进行过彻底清算。”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10-07-19

上一条: ·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搭建学者及大众间的交流平台
下一条: ·深切悼念林河先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唁电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徐梓淇]“民具”的再定义:21世纪日本民具学的转型与反思·[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
·[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
·[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刘晨]冥神祛病:唐代泰山府君信仰“东渡”日本再考
·[李欣桐]日本新冠疫情下妖怪 Amabie 形象的多重建构·[姜姗]日本妖怪文化中艾灸民俗的演绎与异化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