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涂涂]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
  作者:涂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05 | 点击数:4806
 


  

  《今昔物语》版本: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定价:128.00元

 

  “某人下关东与蔓菁交合生子”、“关东幼女与白狗互咬而死”、“妇人死后重现原身与夫相会”……看到这些标题,你可不要以为自己正在浏览21世纪的中国门户网站。

  虽然这些内容看上去有点格调不高、稍稍改头换面一下肯定可以在网站上赚取惊人的点击率,但由于已经过了差不多1000年,在时光的掩映之下,《今昔物语》里面的这些故事已经没有了刚刚诞生时的世俗之气,倒是在日本文学经典的序列中赢得尊崇地位。

  今人如果想要了解平安时代的日本世事风情,《今昔物语》无疑是最好的入门读物。

  书评人 涂涂

  美好的古朴气质

  《今昔物语》,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故事总集,全书31卷(目前的中译本包括其中描写日本的21卷,写印度与中国的前10卷尚无译本),故事千余则,相传编者为源隆国,不过今日已不可考。此书内容上以佛教劝谕和世俗故事为主,即便是世俗故事,也同样以教训为目的。这些故事,有些看上去似乎荒诞不经(菩萨或者鬼神的故事大概占到了一半以上),不过在神异的情节后面,却是一幅当时的社会生活画卷。特别是书中所记录的,除了种种奇事之外,更有一部分直接摹写当时风物,诸如豢养大力士格斗、各派和尚斗法之类的描写,很显然就有历史事实的影子。最有意思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情节的转折,对世事人心的折射,却每每令人觉得千年以下,如在面前。

  据说芥川龙之介曾经把《今昔物语》称为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比拟。有统计说,芥川的历史作品,很多都取材于《今昔物语》,包括著名的《鼻子》和《罗生门》,这自然让很多当代的读者再次对《今昔物语》发生兴趣,但事实上,《今昔物语》真正的意义,绝不只是为后世作家提供素材而已。读者善读的话,会发现《今昔物语》本身就有一种美好的古朴气质。

  以教训为主旨的作品

  《今昔物语》每篇都以“古时”二字开头,不难令人感受到编者的严谨。从这一点来看,书中虽然收入了大量“格调不高”的俗世奇闻,作者与编者却绝无由此哗众取宠之意(与当下的门户网站正好相反),无非是想通过这些异事表达劝诫的主旨而已,这正是早期民间故事与宗教故事的通则。不同的是,《今昔物语》中的故事往往表现出一种野性十足的力量,即使对于最动人心魄的事件,也只以平实之笔道来,看不出作者的心情有丝毫的波动,便是伟大人物突然死去,也只是偶然博得作者“可叹”之类的评价。

  全书处于这种坚硬的气质之下,往往让人没法一口气读下去———胸中会有一股磅礴之气无处发泄。如此看来,这些不留名字的作者,在不经意间竟然超过了后世无数的短篇小说大师,虽然在技巧、氛围、节奏等等方面都不如后世作品完备,但古朴刚硬到极致,却自然成就了难以逾越的山峰。芥川虽然从中发展出若干作品,但古人的气质,其实与芥川完全不同。读《今昔物语》,有时候不免想到,千百年来,世事不过如此。

  作为一本以教训为主旨的作品,《今昔物语》没有宗教作品中的严苛,更没有儒教作品中的刻板,书中的教训,有时候会令人啼笑皆非。比如作者记录下一则某人半夜荒山遇鬼的故事,得出的教训便是夜半莫上山,至于路上遇到强盗,教训自然便是不要轻易露财,最有意思的,某人露宿破庙上厕所时遇到了怪物,于是我们知道以后如厕时候务必要长个心眼———一句话,种种教训,只关世俗,与精神层面全然无涉。卫道之士看来,这哪里是训诫,分明是在开神明与道德的玩笑,至于像那篇“某人下关东与蔓菁交合生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前世姻缘”,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鼓励有伤风化之事了。

  所以在古时候,这书怕是不大适合那些“信仰坚贞”之士,不过今人如果以此给它安上个“思想解放”或者“异端”之类的名号,恐怕就更不合适。且不说书中那些佛教故事浓厚的因果报应劝诫,便是那些看上去活泼泼的世俗故事,作者编者记录下来,想到的也绝对没有后人那般复杂———那时候既没有对精神的严格控制,更没有后世对精神解放的需求,所以生活常识般的结论才来得如此自然。于是这书也就有了一种世俗的日常气息,直到今日还令人艳羡不已。

  《今昔物语》和《太平广记》有相通之处

  和《今昔物语》差不多时候,中国也出现了一部有些类似的文言小说总集《太平广记》。和《今昔物语》一样,翻开《太平广记》,首先读到的也是神仙、道术、异人等等。不过《太平广记》的文字比《今昔物语》漂亮,《今昔物语》只有古朴本色,很显然还是民间故事,而《太平广记》则已经是文人的作品了。不过一路读下去,有时候会觉得日本的《今昔物语》和中国的《太平广记》是相通的,我猜《今昔物语》中写震旦(中国)的那5卷里面,一定会有一些和《太平广记》中一样的故事。

  无论如何,虽然《太平广记》出于精英、很少写到世俗,而《今昔物语》出于佛教,很少写到杂家,但在文学气质上,两者却都是那么淡定、那么放荡不羁。遥想千年之前,去古未远,无论中外,今昔与世事,都还是闲话的好材料。

  古人有心,记下这些闲话,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对卷抒怀。只是世事,却早已不同,在今日的繁复中,读这些古人的文字,不免慨叹,原来世界可以这么简单的。

 

  文章来源:新京报 2006-11-3 9:42:00

上一条: ·[刘魁立]《泰山香社研究》序
下一条: ·[吴世昌]《聊斋志异丛论》序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徐梓淇]“民具”的再定义:21世纪日本民具学的转型与反思
·[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
·[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
·[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