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许志超 黄清喜]表演理论视域下数字生态中民间叙事的转型
——以用户视角下的《白蛇传》为例
  作者:许志超 黄清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8 | 点击数: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表演理论视域下数字生态中民间叙事的转型
——以用户视角下的《白蛇传》为例
许志超 黄清喜
(赣南师范大学)
 
摘 要:在数字技术深度重塑文化实践的背景下,民间叙事正经历从口耳相传到数字媒介传播的转型。本文基于表演理论,以网络平台中《白蛇传》的改编实践为切入点,结合用户深度访谈,探讨数字生态中民间叙事的媒介转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媒介重构了叙事主体间的关系、互动模式及语境标定。此外,数字表演通过数据驱动调适与跨时空意义协商,实现了民间叙事的延迟性共创。本研究拓展了表演理论在数字时代的应用维度,为理解民间叙事的当代转化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表演理论;数字生态;民间叙事;媒介转型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
下一条: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相关链接
·[隋丽]前置的情感动机:民间叙事的结构与“前结构”·[张琼洁 苏紫祺]超越感官的阈限:一种感知现象学对表演理论拓展的探讨
·[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王子尧]北京中轴线民间叙事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路径研究
·[王尧]流动的民间叙事:简单形式的文体标识·[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
·[胡洋]现代民俗学表理论方法的回顾与反思·[丁玉蓉]从"蛇妖"到"新女性":白蛇传说的民间叙事流变与文化记忆重构
·[蔡季呈]表演理论视域下张家港市凤凰镇河阳山歌的现代重构·[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
·[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