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绝活、羌笛、内画、绢人、剪纸:中国文化世界动容

绝活、羌笛、内画、绢人、剪纸:中国文化世界动容

绝活、羌笛、内画、绢人、剪纸:中国文化世界动容

(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 )  

中国艺术品网 时间:2008-10-14 10:48:44



    精彩的民间绝活、玲珑的手掌风筝、铿锵悲壮的羌笛、清雅秀逸的内画、美轮美奂的绢人、惟妙惟肖的剪纸、色彩斑斓的群众文化……2008北京奥运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的盛会。奥运期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外游客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迷人魅力,浓郁的中国风情、深厚的文明积淀令整个世界为之感动。

    文化符号传递多彩信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不仅以艺术表演的形态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中,也以展演和展览的方式在剧场和展览馆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民族文化宫剧场的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演出,奥运村的“祥云小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用“观者如云”形容观众的踊跃恰如其分。而其中来参加奥运会活动的外国观众也占了不少的数量,他们兴致勃勃的劲头一点也不亚于中国观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作为“人文奥运”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为中国观众加深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实物,如古琴、织绣品、龙档、首饰龙、风筝、泥塑、剪纸、年画……以及大量的图片,从整体上表现了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但展演现场剪纸、年画刻印、紫砂陶、石雕、竹刻、木雕、漆线雕、羌绣、精微绣、泥塑、内画壶、唐卡、徽墨、歙砚、南京云锦、内联升布鞋的传统制作技艺展示,使人们大开眼界。特别是外国观众,既看又问,传承人现场的耐心讲解,使他们觉得亲切又感动。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一位小姑娘走到剪纸工艺美术大师刘静兰的演示展位,观看着剪纸作品。刘老师问:“小姑娘,属什么呀?”“小老鼠,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刘老师说:“我就给你剪一个祝福吧。”一会儿工夫,一张由28只小老鼠围抱而成的“福”字翩然而出。小姑娘兴奋不已:“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生肖礼物,我一定要把它珍藏起来。”

    现在,在大城市里,传统手工技艺已很难见到,作为曾经与人们密切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项目,在展演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不仅为传承人精湛的技艺啧啧赞叹,也往往会沉浸在情感和精神层面的联想之中。在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台前,一位母亲教活泼可爱的小孩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没有联系的两个画面,很多观众看在眼里,都会引起内心的共鸣。确实,现场泥塑艺人吹起的“泥咕咕”的鸣叫,会勾起观众成长的记忆;茶艺表演展示的茶韵的幽远,也会唤起人们的种种思绪……观众的热情,既是源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精粹性、丰富性,也是源自它们与人们精神、情感的内在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是其蕴含的精神、情感与人们内心契合的吸引力。很多中外观众边看展演边议论:“太了不起了!太珍贵了!”确实,保护好这些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着如此紧密联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展演活动引起的反响,超出了活动形式本身呈现的内容。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觉,推进了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行动。

    民间工艺折射“五千年”

    贯穿整个奥运始终的“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展示”,从7月27日在奥运村核心区亮相开始,就伴随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奥运参与者度过了奥运会的全过程,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和一串串精彩。

    最早来到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展示厅的,应当算是在奥运村开村当天就走进这片独具魅力天地的奥运村村长陈至立,走入展厅,就连她这样一个生长在中国黄土地上的本国人也为这里丰富精彩的民间艺术惊呆了,这里来自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展示和民间艺术大师所带来的各种制作,很多都是她所未曾见过的。

    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展示厅的设立被国际奥委会认为是主办国把本国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奥运会的第一次,也是艺术与体育结合的完美体现。在短短的17天里,民族民间工艺制作展示厅接待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已逾3万余人,特别是闭幕前后每天已增至3000余人。很多运动员不仅一次来到这里,古巴女子排球队功勋教练欧亨·尼奥对北京面塑艺术家张俊显为他的孙子制作的面塑特别满意,第二天他又来到这里,请张俊显再为他做一个。

    和近在咫尺的鸟巢等主场馆比较,这里的气氛不像赛场那里那样激烈,但这里同样精彩,显示出特别的祥和与温馨。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夫妇是入住奥运村不久后就慕名而来的到访者,不巧的是在展厅门外当他被人们认出后就被围着,他的夫人只好单独走进展厅,并得到了一个民间艺术家制作的被中国人称为有福有运的庆阳福字香包,据说后来她一直带在身上,在比赛中拿到了金牌。泰国公主诗琳通对中国民俗很感兴趣,演出结束后,她饶有兴致地尝试了一把皮影操作,对中国皮影演员的高超技艺赞不绝口。汤加王国王储图普托阿偕夫人来展区欣赏武强年画艺人刘国胜的精彩表演,现场学习彩印年画技艺。看到廖允武为他快速完成的剪影作品后,他哈哈大笑。他认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最伟大的一次奥运盛会,中国的文化遗产伟大迷人。联合国秘书长体育与发展特别顾问、新西兰总督偕夫人、科特迪瓦体育部部长和斐济、智利、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牙买加、多哥等国代表团团长,国际奥委会官员以及下届冬奥会组委会的官员都来到手工艺展示区参观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奥运广场大众歌舞秀

    奥运会期间,北京市26个奥运文化广场已经成为百姓参与奥运会、分享和表达感情的重要场所,成为体验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世界各地优秀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舞台。奥运会后,这些文化广场仍将作为重要的奥运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奥运会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参与,全民参与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涵之一。奥运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了最直接、最广泛参与奥运活动的场所,也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国内外游客以及各国运动员、来宾等提供了分享奥运欢乐的机会。据统计,从7月13日至8月24日全市有250多万群众参与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其中,8月8日至24日接待近144万人次。8月8日13万多人在奥运文化广场观看了开幕式,8月24日16万观众在奥运文化广场收看了闭幕式。开幕式当天,位于东城区地坛公园的奥运文化广场,人山人海,连草坪上都坐满了中外游人,奥运会赞助商可口可乐、百威的商品也销售一空。问他们为什么在这里看开幕式,他们说,“这里和家里的感觉不一样,气氛热烈,过瘾。”有的一家4口,从90岁的太祖母到5岁的重孙一起上阵,看完演出又看比赛。

    自奥运文化广场开幕以来,很多市民把自己制作的有关奥运文化作品带到奥运文化广场。奥运文化广场是世界各国朋友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传统中华文化的最好机会。山西省的绛州鼓乐、浙江嘉兴的民间舞、重庆市的民歌等来自各省市的37支文艺团队在26个奥运文化广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情演出,每个奥运文化广场都举办了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手工艺等主题展览,地坛公园、龙潭公园等7个文化广场还举办了主题鲜明的灯会。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的兵马俑彩灯,造型除了传统的兵俑,还有孩童俑、妇女俑等新形象,奥组委的观察员参观时连连夸赞。老北京的地域风情也在这些广场得到充分体现,有天桥的中幡,广内的空竹,白纸坊的腰鼓,牛街的秧歌等等。可以说,汇聚了中华民族各种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载体的奥运文化广场,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通过这扇门走进中国,体验中国,了解中国。

    奥运期间,各社区居民大大激发了学习外国民间歌舞的热情。在奥运文化广场上,来自喀麦隆国家歌舞团、古巴舞蹈团、墨西哥民族歌舞团等14个外国文艺团队带来了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歌舞,而朝阳区社区居民则在文化广场唱起跳起了外国民族民间歌舞。

    人们需要感情的交流和分享。奥运会后,奥运文化广场将作为重要的奥运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每逢重大活动和国际体育赛事,文化广场将成为节庆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人们狂欢的大舞台。奥运文化广场上先进的文化设施,文化广场的管理运行模式,备受欢迎的品牌文化活动,脱颖而出的群众文化团队,都将继续服务于奥运会后的市民文化生活。由北京市统一配发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将一直服务于广场演出,广场大屏幕也将成为新的资讯平台,更好为市民服务。所有硬件设施的利用和改善都是为了让已经聚拢起极高人气的奥运文化广场,继续服务大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