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1期活动预告(2019年3月24日上午9:00)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1期活动预告(2019年3月24日上午9:00)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1期活动预告(2019年3月24日上午9:00)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1期活动预告


(2019年3月24日,周日上午9:00-12:00)


http://zjwsalon.chinafolklore.org/blog/


  诸位同仁好!
  “敬文民俗学沙龙”(Jingwen Folkloristic Salon)于2004年1月10日──钟敬文教授去世两周年的祭日──在京成立,迄今已举办过30期主题讨论活动。本沙龙以钟敬文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以继承师大的民俗学精神,保持学人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进中国民俗学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基本宗旨而建立的一个同仁学术论坛。
  2019年3月20日是钟敬文教授诞辰。第三十一期“敬文民俗学沙龙”活动将于3月24日(周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请大家相互转告。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上半场:1949—1966年民间文学批评话语的构拟:以“搜集与整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
  主讲人: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议人:康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祝鹏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口头叙事相较于书面文学而言,其文学形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固定的文本。搜集资料,将民间文学文本“固定化”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开端,建立民间文学资料总藏则是民间文学领域的终极追求。1949—1966年间,“搜集”不再仅仅限于网罗材料,它与“整理”“改编”等成为民间文学话语系统的重要概念,也成为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文章通过对搜集整理问题讨论中钟敬文编纂、出版《民间文艺新论集(初编)》,刘魁立和董均伦、江源就民间文学搜集工作所展开的讨论,《牛郎织女》入选中学《文学》课本,民间文学搜集“十六字方针”形成等事件,呈现了民间文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文学,以此接驳并回应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国家话语,同时民间文学领域也试图进行民间文学批评话语的构拟,只是在“研究”与“鉴赏”被区隔之后,民间文学自主批评的话语渐趋被消解。
  【主讲人简介】毛巧晖,女,汉族,山西襄汾人,文艺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民间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学术专长:民间文学学术史。主要出版《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专著)、《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专著)、《记忆、表演与传统——当代文化语境下安泽文化寻踪》(专著)。发表论文:《民族国家与文化遗产的共构——1949-1966年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自觉》、《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刘三姐>的创编》等四十余篇。

  下半场:民俗学是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学问
  主讲人:陈连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评议人:吕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王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内容简介】现代中国风云激荡,民俗学在各种思想大潮中随波逐流,百年沧桑。从过去不登大雅之堂,到今天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获得博士授予权,给学者们提供了许多足以安身的职位。但是,除了安身之外,民俗学能否使人立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民俗学今天的地位其实是“被伟大”的,也没有提供足以影响其他学科的理念。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建立起民俗学独立的价值理念,一旦外在社会思潮变向,难免水落石出,曲终人散。陈连山将结合现代民俗学史探讨民俗学如何成为一门足以安身立命的伟大学科。
  【主讲人简介】陈连山,1963年生于河南洛阳。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神话学、《山海经》研究、传统节日、民间叙事。代表作有《山海经学术史考论》《结构主义神话学——列维·斯特劳斯与神话学问题》《话说端午》《游戏》(以上为专著),《论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民间文学的推崇》《重新审视五四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命运》《〈山海经〉对异族的想象与自我认知》(以上为论文)等。曾获中国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教育部201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时间:2019年3月24日(周日)上午9:00-12: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9室
  欢迎各位同仁踊跃参与,积极发言!

  敬文民俗学沙龙


  2019年3月5日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