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鲁班桥边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鲁班桥边

鲁班桥边
  
  

今日百味群(84134126)友,蒋家堰镇民主小学老师颜家海,城关学校郭老师等八人,相约游鲁班桥。距武陵城五十里许,山路多曲,侧伴溪水,八时出门,西行而去。




  武陵一地有溪河197条,两溪相交,必称双河口,百余称之为双河口的,以龙坝为胜。北来之瓦房河,西来之朱家河,于朱家坡相交。这片就叫双河口了。瓦房河发源于十八盘,为陕西省平利旬阳竹溪三县相撞处,撞出一条溪水,水流多弯,山路多曲,故称十八盘。平缓处岸边多屋,房屋多石砌,顶上就地取材,山岩成片者青滑如玉,剥离成瓦,而房屋排列一如山岩,列列齐整,划一如队,故称瓦房街,这河就称瓦房河了。西来之河源于老阴山,至处峡口相逼,水流如箭,沟深而长,相伴这条河的,是直通平利的大路,也是旧时驿路之一,两河相交汇聚为一,河未遇之前山凸处,旧有客栈,十余年前始拆除的。那还是2005年前后,我写作竹溪寻觅系列时,单车前往鸡笼山,山路烂石如刀,骑爆了车胎就在这儿客栈修理的。那家百年老店,当时的主人叫陈忠顺,在山坡上群放着羊,有四五十只吧?如今全然不是旧模样,焕然一新了。
  话说由武陵城直通平利,在这儿遇到两条河,北去不行,西去难通,只为河道深险,于是有好事者修建一桥,就是故老相传的鲁班桥了。
  人工凿成的巨形整块长方体独石桥。桥长10米、宽1.2米、厚0.35米,重达10余吨,难怪称其为鲁班桥,要知道,没有起重机械提升设备的古代,如此重量的桥身巨石,是难以想像的。石桥的北岸基石是砌在河床边沿光滑的岩石上,南边架在挑石上,挑石悬空约2米。故老相传,桥是鲁班途经此地时指挥修建的,故名鲁班桥。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中国春秋时期鲁地人,因为他是鲁地人,故又称鲁班或者鲁般,惯称“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异记》、《酉阳杂俎》以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成为一个传说式的人物。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各地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修建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是的,各地著名桥梁建筑,大多与鲁班有关,相传由其或化身修建而成的。



  双河口的鲁班桥真的是鲁班修建而成的吗?
  1947年,本县发现稀世珍藏《鲁班经》。竹溪县文物管理所馆藏《鲁班经》,经省级文物专家组论证为真“经”,属稀世珍藏,暂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注:省级只能鉴定国家二级以下级别的文物),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为一级文物。文末有朱批“乙未年忠良齐甫月代点鲁班总诀”字样。据介绍,《鲁班经》是竹溪文化部门1974年征集收购民间流散文物时,在农村祠堂里被发现的。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配有木刻插图104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这本线装《鲁班经》为繁体字木刻印刷。全书由“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工完禳解”、“建工架式”、“仙师源流”、“曲尺用度”五部分组成,篇幅近万字,并配有木刻插图104幅。其中,“建工架式”和“仙师源流”两部分最为详备,约占全书3/5的篇幅。
  建筑的框架格式是此书的重点,介绍了“正三架式”和“正七架式”两种基本框架模式。主要有秋千式、天台式、桥亭式、宫殿式、镜架式、钟鼓楼式等10种建筑样式。《鲁班经》文字长达近万字,属稀有传世之作。据专家组称,这部《鲁班经》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风格,继承古代优秀建筑文化瑰宝,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工匠尊为师祖的鲁班身世,均具有重要价值。
  2005年时,采访蔡远华老师。相传桥修成时,鲁班叫喊了一声,有人应声,死后葬于此桥下。据说,这桥历年来大河水发,漫过两岸,但从未死人的。即使有人从桥上掉下河却,也能够好好活着。而桥修理工成之时,更是惊天动地。
  从上文可知,此石极重,可能达十余吨。山民怎么把它运到桥墩上的?
  说是准备上王家院子修一滑道,把此石自滑道上溜下,而河岸则架子搭实,听说光木料就花了几面坡的山林。但,石头不动。鲁班一声吼,时发大水,竟然把石条冲上桥墩了。于是桥遂成。在桥头有一庙,名观音堂,据蔡远华老师介绍,庙前一碑,介绍有此桥情况,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小将们”破坏了。
  
  鲁班桥侧,双建五组,77岁的甘秀英老人向我们介绍“柳姑娘”传说。麻柳成精,弯腰弓背,守护河道,

化身为姑娘

,护佑一方百姓,好事者修庙供奉,不说也罢。双建却也有来历的,朱家河旧有观音庙,瓦房河旧有泰山庙,观音庙位于鲁班桥南,泰山庙位于鲁班桥北,瓦房河有两条支流,龙滩河与楸木沟,沟直如箭,雨水时节,涨水如张弓,水势直逼瓦房河泰山庙而来。或者换一种说法,水势如箭,直奔而来,冲山摧岸,撞屋毁墙,势不可挡,人们修庙于此镇压,于是就有了泰山庙的。两沟其直如箭,或两溪涨溪如箭,故称双箭。今人以利箭穿心,锐利破空,刺坏一切,不祥,改称双建,寓意建设新生活。


   

今日再游朱家河小学旧址,原欲拜访探寻蔡远华老师,却见到龙泉饮水安全有限公司蔡航先先生。全镇数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挂在蔡先生心头,匆匆聊及,不敢打扰,遂登山远眺十八盘,低头细挖黄花苗,算是凑成今午一盘小菜啦。农户土灶,洋芋干饭,青菜萝卜,乡村小吃,别有一番风味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