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一分会场 |岁时节日调查与研究(1)

第一分会场 |岁时节日调查与研究(1)

召集人:肖海明

李柯: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阂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 )
    一一以碴蚜山人民公社为例

黄元英:陕西商南县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罗远玲:论粤西年例习俗的起源与形成一一从时空维度构建的角度谈起

宋凯丽:琉璃庙镇敛巧饭述论一一以杨树底下村为例

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一一清明节在百年历书中的记录与表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阈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李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
本文从民俗谱系的观念、方法出发,探究始终居于传承、变异之中的春节习俗形态的结构、功能与价值。传统春节习俗经由长期发展,形成了整体与多元、互动与认同相统一的结构谱系和功能谱系,支撑这一谱系性存在的是文化共生的逻辑。在现代化的文化迫力下,年俗谱系的应时之变主要表现在简易化、同质化、碎片化、个性化、虚拟化、商业化六大方面。由其民俗谱系所维系的春节神性则集中反映出年节在家族、地域、民族、国家认同建构方面的重要价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
——以嵖岈山人民公社为例
李渊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人民公社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经由其所推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全面渗入乡村社会,对民间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岁时节日习俗尤其春节习俗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下,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迁状况。本文通过对人民公社时期各阶段变迁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探析、阐释了该时期春节习俗变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作用的结果;民间文化在剧烈的社会变动过程中,与主流文化博弈、杂糅,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但仍保存其核心基因,等待复苏时刻到来。同时,只有将良好的社会意愿与基层社会文化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新时期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陕西商南县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黄元英 黄元雍(陕西商洛学院)
在2016年和2017年的春节前后,调查组成员先后在商南县马家坪村、兴隆村、毛河村等地,采取现场观察、亲身体验、当面交谈、采集影像以及电话采访等方式,对商南县地理人文与民俗、商南人“办年”过程中形成的春节民俗符号进行了调查,并以该县马家坪村为田野对象,实录了对当地的春节民俗。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论粤西年例习俗的起源与形成——从时空维度构建的角度谈起
罗远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粤西年例习俗具有鲜明的乡土特征,民众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形成了粤西年例时空构建的基础。社信仰是年例信仰时空构建的空间维度,农历新年时间节点的融合是其形成的时间维度。村社、粤西年例文化圈等空间维度和春节、社日等时间维度共同构成了“年例”这一“节日”。粤西年例习俗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对“年例”这一特定时空的构建,表达文化主体的情感诉求,达到辞旧迎新、祈求平安吉祥的目的。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琉璃庙镇敛巧饭述论——以杨树底下村为例
宋凯丽 (北京联合大学)
敛巧饭习俗是北京怀柔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每年正月十六日,村中少女到各家敛收粮食和蔬菜,之后妇女们将它们做熟供全村人共食,这一习俗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为进一步了解琉璃庙镇传统民俗敛巧饭在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的变化,笔者从敛巧饭活动的历史渊源、传承流变、文化内涵与价值等方面入手,明确政府在民俗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民间习俗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清明节在百年历书中的记录与表达
张隽波(山西日报社)
历书(老皇历)是一部厚重的民俗史。梳理百年来历书中的各类节日纪念日后发现,清明节及其本身叠加的植树节、寒食节、民族扫墓节等节日,多有民生意识,少有政治意图,不仅完成了自身从传统节日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节日的精彩转身,也为后来现代节日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探路者、先行者的作用。尤其是在百姓获取资讯极不方便的年代,历书作为清明节的唯一书面传达,每本动辄数十万册,甚至500万册的发行量,无形中普及和建立了中国人的现代节日意识,并把其自身蕴含的生命意识、感恩情怀和应时精神转化为节日精神,为反抗外来侵略、增强民族自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会场一角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第六会场,过来逛逛,学习学习~

TOP

回复 9# 的帖子

欢迎串场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