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四分会场|外国民俗学

第四分会场|外国民俗学

外国民俗学

TOP

程浩芯:还俗于民:博特金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

开放式的理解民俗,文化多元主义,民俗资料形式除口头传统外的多元化。

还俗于民:从民众搜集而来,以能够理解和使用的方式还给他们。——民与俗并非是分离的。

争议:民俗是否可以在商业中利用?
     民俗是什么?——社会的文学的民俗——记录美国人的生活

博特金的焦虑:美国人的生活和培育美国人的身份和共同体意识

博特金的应用民俗学:①创造理解,实现文化上的民主和多元;②促进“文化礼物交换”和“族群遗产的重新发现”。

小结:
立场:①欣赏态度和有限的干预。
     ②不能庸俗化的理解应用民俗学的“应用”;
     ③“学术派”和“应用派”的“误分为二”;
     ④重拾中国民俗学上的公共性实践。

TOP

王霄冰: 《海外藏民俗资源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王霄冰介绍了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从研究背景、研究宗旨、总体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同学参与进来,共同完善对海外民俗资料的搜集和研究。

预期成果: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文化遗产》专栏;相关丛书

[ 本帖最后由 awakend 于 2017-10-28 14:42 编辑 ]

TOP

刘奕伶: 《葛兰西论民俗》
摘 要: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意大利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曾对民俗和民俗学有过深刻的论述,然而国内目前尚未有民俗学者对它们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将考察葛兰西作品中的民俗学相关问题,在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梳理出葛兰西民俗观的三个层面:作为“自发哲学”起点的民俗、以一种世界观为批判对象的民俗学以及民俗学教育在文化领导权斗争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葛兰西;民俗;自发哲学;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思想概观
⼆、作为⾃发哲学之起点的民俗
三、民俗学是关于⼀种世界观的学问
四、⽂化领导权⽃争与民俗学教育

TOP

刘 洁: 《异质性资源在泰北华人村落的应用调查——以泰北清莱省民岁县它葛乡民养村咖啡与茶叶生产为例》
摘 要:一是土地是其异质性资源应用的基础。在泰国北部清莱地区的63个华人村落里,逾万华人购置土地后,大面积种植咖啡园与茶园,通过对咖啡与茶——这一异质性资源禀赋的充分应用,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二是社会网络的完善推动异质性资源应用的发展。由于资源异质性、效用多维性和知识分散性的存在,创业者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开发出更能满足资源所有者期望的新效用,作为从所有者手中获得资源使用权的依托。在此过程中,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极为重要,因此,创业资源获取往往依托社会网络进行。其中对于潜在客户的资源获取,往往是白手起家创业者成功的开端。[1]异质性资源对于资源获取的数量、方式、渠道和内外部支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泰北的华人正是通过与当地建立起的有效社会网络,推动了其对于土地资源的获取,从而实现了咖啡园与茶园的顺利种植,并完成其极具天然性无任何污染的原生态产品生产,逐步建立起稳定地生产、销售渠道并不断使其具规模性与稳定性的供销体系,成为泰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异质性资源极具拓展空间。大面积的咖啡园与茶园,所形成的自然风光,正逐步获得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泰北;华人村;咖啡;茶叶

调查内容概要
1, 调查地点: 清莱省民岁县它葛乡民养村
2, 调查时间: 2017.1.13-2017.2.16; 2017.5.20
3, 调查方式: 实地调研; 非结构性访谈
4, 调查对象: 泰北清莱省民岁县它葛乡民养村华人咖啡园主、 茶园主
5, 调查结果: 一是土地是其异质性资源应用的基础。二是社会网络的完善推动异质性资源应用的发展。  三是异质性资源极具拓展空间。

TOP

刘智杰:《试从费希特的“ 自我” 哲学解析其风俗思想》
摘 要: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强调个体意识到自身是拥有理性目的的自由行动者。但是这样的理性目的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在个体实现自由的过程中,即指个体所需的社会政治条件以及据此所拥有的自然权利。而此外,人们还本有道德、风俗等普遍性的社会规约。前者是个体之于社会的生存基础,后者却是个体之于社会行动的动机。而个体依此发挥其能动性,做到与自我同一、与群体同一,得到群体认同而同质化,这即是风俗出现、发展与传承的实践。

关键词:费希特;自我;集体意识;风俗

TOP

16:00-18:00
民俗史与民俗学史
召集人:王霄冰
漆凌云: 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张建军: 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谢开来: 论现代民间文艺学体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张银燕: 叶德均在民俗学领域的积极活动及贡献
白宪波: 从“ 淫祀” 到“ 民间信俗” ——论民间信俗称谓的变化
刘德增: 秦汉民居的类型、功能及布局
戴欣佚: 江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书籍贸易特点研究

TOP

漆凌云:《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回顾与反思》
摘 要:论文从高被引视角考察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成绩。高被引论文集中分布在1999-2009年间,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较集中,多属核心期刊,初步形成了一支涵盖老中青的故事学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集中在类型研究、文化史、学术史和故事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研究方法的模式化、低门槛和理论创新不足制约了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前景。中国民间故事学人应把民间故事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研究优势,处理好西方故事学理论与本土化关系、正视现代语境下民间故事的多重样态并拓展新空间,尝试构建属于中国民间故事学的独立学术话语体系。

关键词:民间故事;高被引;学术史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数据分析
1.年度分析:1990~1999 逐渐提升;2000~2009发表高峰期
2.刊物分析:民俗研究、民族艺术、民间文化论坛……
3.作者群体:刘守华、刘魁立、刘晓春、万建中……
    计量统计局限
4.热点:文化史、故事学、学术史、故事讲述、术语分析、形态结构……
三、桎梏与突围:前景展望
1.西方故事学理论与本土化
2.模式化与新视角
3.高被引不等于高质量,高质量不一定高被引;同一学者研究领域热点不一(例如非遗热故事学冷)
4.学术共同体的稳定

TOP

在场同学提问:一些学术团队在故事学领域中做了大量研究,您的论文为什么没有体现?
            检索方式、论文题目、硕博士论文及论著被引率 等对结果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awakend 于 2017-10-28 16:39 编辑 ]

TOP

张建军: 《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俗学引入了“都市传说”的概念。在经过近十年的“概念消化和吸收”阶段后,中国民俗学者在都市传说译介范畴和本土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引入都市传说的概念与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对象和范式转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本文通过考察翻译走向和本土化研究两条重要线索,对中国都市传说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做出了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中国;都市传说;译介;本土化研究

译介过程:八九十年代的发端;概念的拓展和本土化阐释
本土化:中国都市传说的研究案例
学术史思考:21世纪前,译介为主,都市传说的译介与中国民俗学研究范式和对象的转换大致相合
                     21世纪以来,研究队伍壮大,话题多样,本土研究与译介并重
反思:对布鲁范德特定范式的依赖,忽略了其他国家、其他学术范式
           都市传说与谣言等其他文类研究路径

TOP

王霄冰评议:文献搜罗完备,梳理用功,表示佩服。在展现研究现状、梳理相关概念等方面还可用力。综述中提到的文章还需提炼观点,避免点将录大事记式的写法。

TOP

谢开来: 《论现代民间文艺学体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摘 要:中国民间文艺学的体裁思想,是在传统文论中的体裁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传统体裁思想中的四个基本观点,即认为体裁是文艺的规范和特点、强调辩体和分类、强调溯流与寻源,以及强调体裁的功能。但现代民间文艺学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关注下层的局外眼光、经过扩充的体裁系统、对历史与体裁互动过程的讨论,以及在社会文化系统的整体视野下对体裁功能的探讨,使上述四个基本方面都发生了转变。现代民间文艺学还提出了集体性、口头性、民族性、地方性等核心概念,并使体裁与它们发生了多个方面的联系。这些核心概念促使民间文艺学体裁研究从文艺学中脱胎出来,走向社会群体及社会文化,走向社会艺术活动和实体社区,划定文化边界,强调文化交流和对话,从而支撑了现代多元文化互动语境中的体裁思想。

关键词:民间文艺学;体裁;规范;辩体;寻源;功能;集体性;口头性;民族性;地方性

论文框架:
1)传统文论中体裁思想的基本观点:
强调文章体制;强调文章辩体;强调寻源;强调文体的功能
2)现代民间文艺学体裁思想的继承和转变:
转向民众;吸收西方理论,使用新的体裁概念;赋予体裁新使命;整体眼光
3)现代民间文艺学体裁思想的贡献:
核心概念:集体性、口头性、民族性、地方性

TOP

张银燕: 《叶德均在民俗学领域的积极活动及贡献》
摘 要:叶德均是中国古典戏曲、小说、民间文学研究专家,也是中国民俗学初创时期最为活跃的学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对民俗学科有建设性意义的好文章。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其本人及研究并未引起学界过多关注。本文拟从叶先生对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对古典文献中戏曲资料的发掘考订、对民俗学问题的积极探讨等方面对其民俗学活动和贡献做一简要回顾。当然,叶先生的学术活动和贡献不仅于此,因本人功力有限,篇幅所限,不能尽述。

关键词:叶德均;古典戏曲;民俗;活动

TOP

白宪波: 《从“ 淫祀” 到“ 民间信俗” ——论民间信俗称谓的变化》
摘 要:民间信俗研究是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显学,但令人惊诧的是,迄今为止,学者们尚未对民间信俗的定义和称谓达成共识。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民间信俗的称谓经历了从淫祀到迷信、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俗信、民间信俗等的不断变化,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

关键词:民间信俗;称谓;变化

TOP

刘德增: 《秦汉民居的类型、功能及布局》
摘 要:考古发现表明:秦与西汉民居仍大量存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半地穴式房屋,此为一般劳动者的住所;较富裕的家庭一般为“一宇二内”或“一堂二内”。入东汉以后,一般劳动者也越来越多地居住于地上房屋中。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来看,“一宇二内”与“一堂二内”为两种不同的建筑。“一堂二内”奠定了我国最为典型的“一明两暗”民居的基本样式。传世文献与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记载的建筑禁忌,大多为考古发现所证实。睡虎地秦墓竹简与《史记》记载的“田舍”,乃农忙时节农夫在田野中的临时居所。

关键词:秦汉民居;类型;功能;布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