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坟头那缕轻烟——祭拜家乡的清明节

坟头那缕轻烟——祭拜家乡的清明节

时至清明,各地习俗大抵相同,基本都是借扫墓来祭奠故人,但我家乡的风俗主要是上坟,祭拜已故的父母或先祖。
在我印象中,每到清明那天或第二天,小姨全家和我全家就会一大早到舅舅家先看望姥姥。那时还比较小,什么也不懂,只看到小姨买了很多好吃的或舅舅家准备了很多食物而高兴,有时甚至还为父母怎么把好吃的都带到舅舅家却不给我们吃而生父母的气。其实那些都是为上坟准备的,有糕点和水果之类,现在想来真是为自己当时幼稚可笑的行为感得羞愧。在舅舅家呆一会儿后,就要去上坟了,一般是妈妈和小姨去,有时姥姥也去,不过毕竟因为她年纪大、腿脚不便,再加上都是土路所以总是被劝不要去,而是看我们一群孩子。
     记得就有一次,我有幸被妈妈和小姨带到坟上去。当时地里已经长了杂草,微微地把路面遮住,虽是四月初,但天气依然微凉。我们踏着青草,偶尔踩进因雨水造成的泥路,快速得向前走。我紧紧得抓住妈妈的衣角,不仅因为有点冷,而是田野里太静了,基本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很多零零散散的坟头。它们孤寂地坐落在各个田间地头,只有杂草与之相伴。忽然我发现一坟头上冒出了轻烟,“妈,那,看那啊,什么?”我颤抖抖地攥紧衣角,紧张地问妈妈。妈妈看了看,“那时别人上坟呢,走,咱们快点,你姥姥他们还等着回去吃饭呢。”“哦。”我应了声,心里还嘀咕,怎么没看到人啊?就又仔细看了看那个坟,还看到在轻烟中依稀飘着未燃尽的纸的碎屑。“别看了,总看坟不好(有讲究),走了。”妈妈又催促着,把我拉走了。
     终于来到姥爷的坟前,妈妈和小姨把杂草清理下,收拾出一块平整地干净的地面,然后铺上张报纸,把吃的摆上,又点燃蜡烛,拿出纸钱(我们称“洋钱票”)开始烧,还跪拜,口中念念有词。我又开始不听大人的话,四处张望。哇,只见一座座坟前或有人,或有烟,或有纸的灰烬。隔几十米之外也是舅舅家的地里还有一个坟,它是那么小,那么不惹眼,与广袤的田野形成鲜明对比。记得听父母说过,那是我一个从未见过的表姐,长得“大好人”(家乡说法,身材、相貌都比较出众的意思),可惜她只活了十七个年头。刚下葬时,舅妈悲痛欲绝,每到坟上就会哭晕过一次,所以后来都不敢让她到地里了。(我们家乡的习俗:家人死了一般葬到自家地里,如果是孩子夭折了基本不立坟,若立也就是很小的一个,差不多就一土堆。)正想着,妈妈她们来到这个坟头,摆了点祭品,烧了点纸就收拾要回家了,我连连回头瞧着她,想着她要能活着该多大了啊,该多好啊,直到妈妈呵斥不能再看了。
     回到家,姥姥他们已把午饭准备好,我们齐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吃了个团圆饭。
     如今清明又到,虽然我已远离家乡,但我依然怀念一家人的团聚,默哀地里的孤坟,感悟那一缕缕的轻烟••••••但愿生者康福,死者安息。




     注:清明节在我家乡(河北保定)是一个上坟的日子,除了有祭拜亡父亡母的,还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比如听说我们初中学校曾有一个学生摔死楼下,所以偶尔我们正上课看到有焚烧的纸飘飞也就不那么感觉不可思议了。

TOP

说到轻烟,我就想起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
祖先坟头冒青烟,定有好事降临。所以我们那边要是谁家的孩子有出息了,谁家做出什么成就了,就会有人说,你家祖先坟头冒青烟了。
我是湖北咸宁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