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陶立璠教授——越中两国民俗学家的“友谊之桥”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陶立璠教授——越中两国民俗学家的“友谊之桥”

陶立璠教授——越中两国民俗学家的“友谊之桥”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越南分会会长   教授  博士   吴德盛



1998年年末,在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我们有幸结识了陶立璠教授。从那时起,我们两国的民间文化研究者们,或在越南、或在中国、或在东亚的某个其它国家,就有了经常见面的机会。
还记得那年在邯郸宾馆的大厅内,陶立璠教授和同在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的岗错老师一起找到了我们。陶教授以当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以及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的身份郑重邀请越南以正式会员的名义加入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从第二年即1999年起,随着各会员国开始轮流承办研讨会,我们也就有了至少一年一次的会面。
初次见到陶教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渊博、平易、热情且值得信赖;并且和所有其他同时代的中国学者一样,他对越南怀有浓厚、真切的情谊。在此后的学会执行委员会活动和历次学术研讨会上(地点分别设在韩国首尔、日本名古屋、蒙古乌兰巴托和中国武汉),陶教授,我们民俗学会的会长,总是怀着这份特殊的情感给我们越南代表团以更多的优待和重视。
通过陶立璠教授,我们得以在中国多所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呼和浩特、武汉、西安、昆明、广州等结识众多的中国民俗学研究者。很多次,陶教授都亲自安排时间介绍我们与他们认识,以建立彼此的合作关系。如果哪一次因工作繁忙而不能与我们同去,他也会事先为我们联系并细心安排好工作和拜访日程。正因为有了陶教授的介绍,我们得到了中国同行们热情接待,工作也颇有成效。
在陶教授的领导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得以定期召开年会,每一届研讨会都围绕一个具体切实的主题,吸引许多有威信的学者参加。与其它专业学术研讨会不同的是,除了会场的紧张工作之外,每次会议都会为我们精心安排颇具地方特色的田野调查,因为如果缺少了这项活动,民间文化的专业性就无法充分体现。更加有趣的是,会议结束后,因为学科专业的民间性质和与会成员之间的兄弟朋友之谊,我们都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歌舞联欢会,由各个会员国与会代表表演自己国家的民间歌曲和舞蹈,大家都沉浸于兄弟情深的欢声笑语之中……在这样的联欢活动中,虽然已是年逾花甲,但陶教授总是兴致盎然地带头表演。离别的时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在过去的几年里,陶教授多次来到越南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讲学。他给文化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讲授的专题是中国民俗学。通过他的精彩授课,我们看到了他在民间文化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深厚造诣;他平实易懂的讲授为我们越南的博士生和研究员们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民间文化画卷。
陶教授来越南以后,我们才得知,对于他而言,越南和越南人并不陌生。就在他到越南的当天,得知他即将下榻的酒店后,几十年前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的他的学生们都手捧鲜花,在大厅等待迎接他的到来。那一刻师生重逢、手握言欢的情景十分让人感动。这时我们才知道我们与他的相识并非他第一次与越南人的接触。
通过十年与陶教授的接触与合作,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他作为学者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以及他作为朋友的深情、稳重、周到与亲切。这使我们常常忘记我们的民族、国家之别,而像兄弟姐妹一样融洽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想到此,我们不禁暗自感谢98年与陶教授在邯郸的初次相逢,那一次的相见与相识竟给我们带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朋友。
值此陶教授七十大寿之际,我们个人并代表越南所有的民俗研究者,恭祝陶老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如日中天,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且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和连接越、中两国民俗学者的“友谊之桥”。
原载:《耕耘与收获》学苑出版社  2010年

TOP

这个国际组织在我国登记了吗?民政部明文规定,境外组织不经许可,不得在我国活动!

TOP

回复 2# 的帖子

阁下是分管意识形态的?怎么混到民俗学圈里来了。

TOP

总不在韩国,7号院去外调吧。

TOP

小唐第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