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老馆长奔走抢救 安康童谣进入“非遗”保护名录

老馆长奔走抢救 安康童谣进入“非遗”保护名录

老馆长奔走抢救 安康童谣进入“非遗”保护名录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8年09月17日 05:45:59




  
    “扯萝萝,喂面面,外婆来了做啥饭?杀公鸡,擀细面,不吃不吃,吃了两大碗……”对于安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来说,这首童谣曾带给他们多少快乐和喜悦。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极具当地风情的童谣正面临消亡。怎样才能拯救童谣?当地一名“老馆长”为此已奔走近两年……
    孩子们对当地童谣知之甚少
    朗朗上口的童谣曾陪伴一代又一代人度过孩提时代,然而随着环境改变,曾耳熟能详的童谣正渐行渐远。
    9月14日,小朋友们在家长陪伴下,来到安康市青少年宫参加各种兴趣学习,问及他们所知道的童谣时,许多孩子都摇起小脑袋,看起来孩子们对当地曾流传的童谣知之甚少。“小时候没有学习场所,大人们便教幽默童谣,我们一边玩一边唱……”一位家长说,而现在孩子都忙着参加各种兴趣班,会说本地童谣的越来越少了。
    老馆长“抢救”200余首童谣
    “安康童谣是流传于秦巴山区、汉江两岸,充满童趣的儿童歌谣,是安康民间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万行明是汉滨区少儿图书馆馆长、副研究员,这些年来,他一直呼吁保护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尽管童谣是口头传诵流传下来的,但现在还是可以抢救、保护和传承的。”
    自去年起,万行明便不遗余力地来回奔走,进家入户,让民间老人回忆儿时童谣,并发动亲友搜集原汁原味的童谣。当地从事民间文学收集整理的郭华正、赵书鼎等老人,纷纷也将知道的童谣无私提供……
    万行明说,至今已收集200余首,待时机成熟,他还将编辑出版童谣书籍,让民间文学瑰宝流传后世。
    童谣进入安康“非遗”保护名录
    去年,在“老馆长”及重视抢救童谣人士的努力下,汉滨区政府有关部门终于将安康童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申报,并顺利进入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即便是这些童谣被渐渐收集后,又该以怎样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播呢?现在的孩子们还能不能接受呢?“难啊!虽然许多民间童谣都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但需要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而目前,城市孩子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有关人士这样认为。不过万行明对童谣传承却很有信心。本报记者 刘俊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