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直播]第四分会场:文献解读•民俗功能与文化变迁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活在当下的,遗产化之后民俗事象后如何发展

TOP

里湖白裤瑶传统服饰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研究
仪孝法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南丹县及周边地区。他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分支,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多种自称和他称。白裤瑶在传统服饰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本论文,立足于现场调研,全面分析了连中国广西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及周边传统村寨的居民服饰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尝试给出了其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发展对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阿细祭火仪式的旅游化调适
邵媛媛
(云南民族大学)
阿细祭火仪式是云南彝族阿细人在特定日期举行的以“祭火神、迎新火”为目的祭祀狂欢活动。在旅游化过程中,祭火仪式由村落自在的“信仰实践”转变为有意识的“原生态展演”。尽管“游客凝视”下的祭火仪式从内容到形式皆经历了再造与重构,然而,以圣/俗性为分类依据,地方民众为旅游情境中的祭火仪式划定了消费边界。东道主社会的自主调适令古老的信仰在变动的社会现实中实现了内在的可持续性发展。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人口较少民族的族内文化认知与认同
——以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的调查为例
石蓉蓉
(兰州财经大学)
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是保护、传承其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甘肃保安族聚居区为例,将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分为语言文化、民族身份、居住要求与婚俗、服饰配饰文化、节日文化和娱乐活动、民间文学和音乐舞蹈等六个层面,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下保安族文化的族内认知与认同情况,揭示出各文化要素在认知与认同上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变量,提出了未来提升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认同度的方向与思路建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媒介融合时代西江龙母文化的复兴与传播问题探讨(一)
何华湘
(梧州学院)
西江龙母文化向来以口头传统与民俗活动的方式代代相传,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然而,其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近代以来急遽变化的传播生态。媒介融合时代的西江龙母文化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变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形态。在本世纪“非遗保护”的语境下,龙母文化受到了政府、媒体、学者、商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方合力的作用下有复兴的迹象。然而,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当前龙母文化的传播生态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有文化商品化、滥用迷信元素、文化内涵的剥离等等。正视这些问题并深究其原因是促进龙母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有效传播的重要前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俗功能理论视角下的非洲发展
王燏嶓
(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是一片孕育神奇的土地。这方神奇的水土所养育的人们,有着自己惯有的、独特的生活逻辑,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俗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民俗也因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其功能的消亡而消亡。基于民俗功能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民俗学家们对民俗功能概括性认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从民俗功能的角度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当代发展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生肖”与“初灵”
田波
在春节的习俗里,跟图腾崇拜有关的,莫过于生肖了。但是,一旦和古典诗词里频频提及的“人日”联系起来时,许多人就糊涂了:所谓“鸡日”、“狗日”、“人日”之类,是否也是生肖文化呢?追根溯源,这个问题,跟春节作为华人的图腾祭有关,跟女娲神话有关。鉴于论题的难度,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于春节文化的重要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