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七千万次庆典】薪火相传,谈谈我与前辈特殊机缘

【七千万次庆典】薪火相传,谈谈我与前辈特殊机缘

相信我们走到现在,不管初生牛犊硕博士,还是德高望重专家学者,在前进路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贵人,潜移默化对我们为人处世形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讲故事、晒合影,说不完的记忆就拿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一、要求:
1.字数不限,但求有内容、有温度
2.一图胜万言,也可以晒晒与前辈合影
3.挑战成功之后可以随便点一到两名同仁继续参加挑战

二、奖惩:
被点名者需要在24小时内接招,挑战失败者负责给点你名的人准备纪念品……

TOP

我来抢个沙发吧,个人来说,走到现在,有两位贵人不得不提,一位是孟宪眀先生,一位是吴效群教授。

孟老师是开封杞县老乡、河南大学校友,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吴老师是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次见到孟老师是在图书馆组织的读书与写作报告会上,考虑到本身作家班这个专业方向,就逃课听了讲座。从央视热播电视剧《大国医》到同名电影《念书的孩子》,从童年趣事到拿着介绍信爬泰山,孟老师娓娓道来,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享受;之后还邀请过孟老师参加与作家班师生的座谈。


去年河大文学院召开民俗学学科属性与范式研讨会,作为会务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会议的服务工作,基本上三天没有出汴京饭店。当时来了很多著名学者,朝老师、叶老师、高老师、郑土友老师、刘晓春老师等等。之后,时不时蹭蹭吴老师的课、听听吴老师组织的比如庄孔韶老师讲座,和吴老师研究生们也一直有着密切联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怎么样?那我就点多哥和张楠姐了……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不会真这样吧?难道原源就是那位辽大2007届毕业生、江帆教授硕士?

TOP

回复 37# 的帖子

算我一个哦

TOP

我从最初把民俗学与生活世界关联起来已经二十年了。一路走来,我得到了众多前辈的提携和鼓励,其中,刘魁立先生把这种思考纳入民俗学的元理论范畴来看待,刘铁梁先生把这个话题引入多个民俗学的领域。我同辈的学人以及年轻的同道对我的思考多有发挥,其中户晓辉博士、施爱东博士、陈金文博士直率地提出了批评、补充。我此刻回顾这二十年的经历,真切地感到民俗学队伍是一个非常亲切的熟人圈子,我对每一个朋友都心怀感激!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TOP

回复 56# 的帖子

期待更多同仁能自告奋勇,也拿出来晒一晒哦

TOP

致谢!

到图书馆翻了翻师兄师姐们的毕业论文,致谢篇中,每每读到感动之处便不由得润湿了人家的眼睛……尤其是于雁天学长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邀请他晒一晒哦……

[ 本帖最后由 民俗学梁聪 于 2015-9-20 14:12 编辑 ]

TOP

回复 60# 的帖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于洋学长、窦贤鹏学长以及沈阳师范大学的张东燕学姐等人发起的“辽园读书会”,在这三年和我们一起成长,我也希望它能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我在中国民俗学网三年的志愿者经历让我在人际交流、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收获很大。感谢民俗学论坛志愿者团队领导者巴莫曲布嫫老师、叶涛老师、爱东老师、衣晓龙老师、任双霞师姐和我们团队无私的志愿者对我的影响。——周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张多 宝葫芦 +100 极高的史料价值 2015-9-14 18:23

TOP

本科论文没有这个环节,除了庆幸自己能够在李秋香导师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挨个抠指导下完成比较严肃学术训练外,尤其感谢孙润田先生能够抽出专门时间对论文《开封饮食文化及其传承研究》进行评阅。作为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老师对八大菜系提法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指出:“历史之说要有史据,当代之说要有评定。既无史料,《辞海》里根本没有菜系这一说;又无评定,中国烹饪协会、国家相关部门都没认定,就属于讹传。但我们也不能否定‘八大菜系’本身的价值”。

下图:孙老师赠书《伊尹与开封饮食文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对不起雁天学长,我们应该邀请您如果愿意的话主动来晒的,保证以后不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了,请您监督!

TOP

回复 68# 的帖子

嗯!以前不管是旁听硕士毕业论文答辩还是参加音乐会,每当有同学说导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了自己如何做人,就感觉是在客套甚或有点可笑,现在想想很多话真挺有道理的。也是中午周先生一席话,颇多感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