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纪永贵在其《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一文中对孝文化的断裂提出了三点:孝的价值在当代文化和制度下的重建;孝文化不应作为地方文化;董永的至孝不应提倡。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的愚孝,比如郭巨埋儿明显违背了现代的伦理道德。但我认为当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并批判了这种愚孝,却没有在这种批判下孕育出新的符合现代的孝文化。董永传说在当今中国众多民间传说特别是在四大传说中无法有更重要的地位,应该也与这个有关。

TOP

我觉得在我们的研究中,除了对董永“卖身葬父”这一孝举作出解释外,还是应该由此牵涉或者说引申到我们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因为毕竟在当代,由于时代的巨变,卖身葬父这样的举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应该放在这一行为、或者说所谓“孝行”的表象之下所蕴藏的集体无意识的观念上来,也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对“孝”的下意识的遵从。这种遵从,在今天,是否应该被重新界定或革新。

TOP

引用:
原帖由 周俐 于 2014-11-12 00:10 发表
纪永贵在其《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一文中对孝文化的断裂提出了三点:孝的价值在当代文化和制度下的重建;孝文化不应作为地方文化;董永的至孝不应提倡。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的愚孝,比如郭巨埋儿明显违背了现代 ...
赞同。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要具体展开论述的方向。但是还是要注意董永行孝的时代背景,不能一味苛责,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始终受着儒家文化的浸染。

TOP

关于董永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每个地区、每个时代都有差别,但“孝”情节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TOP

董永《搜神记》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葬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前面写董永“孝”的表现,而后面董永所得到的回报也全是因为其孝。因此“孝”是串起整个董永传说的线索。

TOP

董永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也渐渐发生了演变。故事内容变得更丰富了,讲故事的人为了吸引听众,将故事描述得更加曲折离奇,而董永这个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

TOP

最初被一笔带过的“卖身葬父”,后来给添上了许多细节。董永的孝顺是上天注定的,天神给董尚夫妇托梦便已经告诉了他们董永的命运。这样正好体现了封建时代人们的迷信命运的思想。董永还小的时候就懂得孝敬娘,外出讨饭讨到一块豆腐,却只想着带回去给娘吃。父亲腿断以后,董永给父亲弄来一辆破鹿车,将父亲带在身边,不让父亲为自己挂心。下雨了为父亲挡风遮雨。给父亲煮鳝鱼汤,而自己吃蒲子根。三九天不顾天寒地冻,下到结冰的水里去为父亲采藕治病。为了有钱葬父,他放下人的尊严卖自己。等等。

TOP

封建社会,人们注重孝,讲究百善孝为先。孝的最终目的是繁衍后代,农业文明下的人们十分重视传宗接代,希望人丁兴旺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因此长辈在向小辈讲传说故事时,会不自觉地带上这种价值观,希望教育小辈要孝敬自己。因此董永虽然受尽苦难,最后一定会因为他的善良孝顺而得到天神的赏赐。

TOP

而董永的孝与一般意义上的孝却是有所不同的,穷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由于穷,董永和其父母一直面临着生存问题,而此时董永的孝,最多的表现其实是让父母活下去。而现代的我们已经不再把生存问题看做主要问题了,更多的是发展需要。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现代许多人给父母生活费,请保姆或甚至送到养老院,他们当然做到了养活父母,却不能被认为是孝子,就在于是否尊敬、爱自己的父母。

TOP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查找儒家文化中关于孝的论述,来探索董永孝行的精神基因的来源?

[ 本帖最后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42 编辑 ]

TOP

我负责收集影视资料,但是我发现在影视资料中董永的“孝”的情节并没有过多体现,最多是说一下他卖身葬父的情节,还是为了配合女主人公的出场,因此在现代影视中董永“孝”的特质已经被“天仙配‘的传说掩盖。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23 发表
我觉得在我们的研究中,除了对董永“卖身葬父”这一孝举作出解释外,还是应该由此牵涉或者说引申到我们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因为毕竟在当代,由于时代的巨变,卖身葬父这样的举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们的关注点更多 ...
赞同,卓璇这个点我觉得很好,周五讨论时要拿出来大家再细致一下。另外,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宣扬“孝”文化的总是统治阶层,古代有很明显的“忠君”诉求,而今天则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宣扬道德新风尚。可是今天的孝更多被用来“消费”,为地方提高知名度,其中的混杂因素更为复杂

TOP

我认为研究董永的“孝”一定不能拘泥于古代的道德观点,因为封建制度要求的“孝”带有愚孝的意味,而当代社会应当奉行的孝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民主基础上的,这二者的区别十分重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明淇 于 2014-11-12 21:53 发表

赞同,卓璇这个点我觉得很好,周五讨论时要拿出来大家再细致一下。另外,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宣扬“孝”文化的总是统治阶层,古代有很明显的“忠君”诉求,而今天则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宣扬 ...
不过即使是用来提高知名度我们也应当给予正确的评价,毕竟只要能达到发扬孝文化,传承孝精神的目的就好了。

TOP

我还有一个想法:董永因孝行感天受到奖赏,天帝派织女下来相助。将此作为孝行故事来颂扬,其中的功利心理比彩衣娱亲等故事要重得多啊。上层似乎在利用民众的这一心理,强化他们关于善有善报、奖惩分明的意识。这样的话孝行很容易演变成作秀的工具,用以实现某些人的目的。如古代的举孝廉,他们的孝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还是为了赚取政治资本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