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汉阳“贱三爷”故事研究 民间文学240温姝宇小组

这个故事从明朝中期就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源地为“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汉阳古城,即今武汉市蔡甸区。贱三爷当过屠夫、篾匠、铁匠、厨师、游方郎中、教书先生,九佬十八匠无不精通;后来考取武状元,巧拒公主求婚,戏弄皇帝和文武官员,逼得皇帝封了他一个县官;他却自降其职,心甘情愿当起了师爷。在任期间他三气国舅,戏弄钦差,救民于水火,最后挂印而去,归隐于山林。

TOP

他斗地主豪绅、奸商高利贷者、流氓地痞从不手软,帮助穷苦人从不吝啬,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资助受苦难的人。他到处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在民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故事与传说。这些故事在武汉地区流传广泛,至今仍活跃在民众的生活里。

TOP

故事还勾勒了当时的生活状况:当年“汉阳县出外做生意,跑行商,帮工干活,做手艺的人 蛮多,所以人们有句俗话说:无汉不为城。”汉阳县蔡甸镇是个水旱码头,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非常多,东迎西送的货物也川流不息。可见当时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已少,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贱三爷故事中谈到了很多传统民俗节庆, 促进了当代民俗节日的传承,为当代民俗研究和节日传承提供了史料和借鉴对象。年关清账、中秋团聚、吃腊八粥、小年大清扫、 元宵节吃元宵等习俗仍在民众生活中流传.而且每年汉阳县的人都成群结队到黄陂木兰山去朝山进香,求菩萨保佑。贱三爷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汉阳地区的风情画。

TOP

其次,贱三爷故事中的“么事”“么唦”“是的唦 ”“几多 ”“搞么鬼”等方言俚语凸显了汉阳及周边地区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酣畅淋漓、汉味十足,在故事讲述中无形地起到了保护传承地方语言的作用。

TOP

文化传统上贱三爷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对侵略, 反对压迫剥削,渴求伸张正义,摆脱不合理境遇的愿望。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揭示了人民群众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是楚文化孕育出的文化品格典型,能为背井离乡的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TOP

回复 155# 的帖子

大众传媒与新媒体的发展在贱三爷故事的流传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查阅资料,1993年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拍摄了专题片 《贱三爷新传》;2001年湖北省民协创作了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 《贱三爷》,后经中国文联艺术中心建议,加工修改成30集电视连续剧本《贱三称爷》,目前已在筹备拍摄中;2003年武汉市江通动画股份拍摄的《小子贱三》的片花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放映,获得好评,该公司拟拍摄 《贱三爷》 动画片156集。贱三爷故事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展示给人民群众,让更多人民从中汲取营养。

TOP

回复 40# 的帖子

1993年,中国第一本关于贱三爷的书籍出版,其中收纳了240多个故事,是由沈远义先生编撰的。后来我从一篇新闻报道上了解到,沈远义先生是在爷爷开的茶楼、父亲开的餐馆中等三教九流的顾客口里听到关于贱三爷的各种小故事。1980年,湖北省和武汉市群众艺术馆举行“抢救民间文学”活动,他开始动笔并将多年积攒在脑海里的贱三爷故事写上纸面。可以说,《贱三爷》并不是个别作者的作品,民众才是它的作者,它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属于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

TOP

我被这个故事的名称深深地吸引,后来听到家住湖北黄石的室友说,小时候她比较顽皮,母亲就会训斥:“你真是生的贱,你汉阳来的吧?”来责骂她。但是如果仅仅作为像“.搞么斯唦”这类带有语气色彩的方言的话,不会成为文化符号的一部分。

TOP

贱三爷 是我听过的一个骂人的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