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导师简介——朱以青

导师简介——朱以青

朱以青,女,1962年出生。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节日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民俗研究》编辑。
1984年6月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7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12月在山东大学马列部晋升为副教授。获得山东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山东大学第二届开拓未来奖等荣誉称号。1999年调至山东大学出版社工作。2005年9月晋升为编审。2011年初调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期间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文史哲》、《世界经济与政治》、《山东大学学报》、《东岳论丛》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十多部。2000年受聘为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文化;文化生态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

获奖情况
1.“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文史哲》,2005年第4期),获2007年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论近代中国企业集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获山东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2002年编辑的《走向理想的精神家园》、2003年编辑的《宪政研究》,连续两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审读为优秀品,并因此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山东省优秀图书编辑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编辑的《先秦政治婚姻史》一书2005年获“第十届山东省优秀图书奖”。
5.策划编辑的《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丛书2010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6.策划编辑的《山东民间艺术志》2011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研究论文
[1]朱以青. 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A]. .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16.
[2]朱以青. 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兼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56-160.
[3]朱以青. 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J]. 民俗研究,2013,01:19-24.
[4]朱以青. 从文化到文化产业:涵义与功能的演变[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149-152.
[5]朱以青. 国家利益的特性及其维护[J]. 东岳论丛,2004,04:93-95.
[6]朱以青. 出版文化及其历史传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45-149.
[7]朱以青.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J]. 山东社会科学,2012,09:38-42.
[8]朱以青.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J]. 文史哲,2005,04:102-108.
[9]朱以青. 论近代中国企业集团[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03:46-52.
[10]朱以青. 文化产业产生的深层原因与现实思考[J]. 东岳论丛,2009,12:184-186.
[11]朱以青.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的冲击与影响[J]. 理论学刊,2004,06:79-80.
[12]朱以青. 日本女性自立意识增强[J]. 国际展望,1991,08:26.
[13]朱以青. 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J]. 近代中国,1996,00:212-227.
[14]朱以青. “和而不同”理念与当代文化生态建设[J]. 东岳论丛,2014,05:151-156.
[15]朱以青. 世界政治经济的新特点与安全观念的新构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108-112.
[16]朱以青. 丁宝桢与山东海防建设[J]. 烟台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1:72-77.
[17]朱以青. 论转型中的东亚国家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118-121.
[18]朱以青. 中美比较研究的新视角——评《中美社会文化比较》[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28.
[19]朱以青. 从政治婚姻展现先秦风貌——读《先秦政治婚姻史》[J]. 东岳论丛,2005,02:209.
[20]朱以青. 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89-93.
[21]朱以青,姜明. 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政府政策[J].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24-27.
[22]朱以青. 国际机会与韩国经济发展[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86-90.
[23]朱以青. 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读《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J].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3,10:40.
[24]朱以青,张玉敏. 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取向[J].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13-16.
[25]朱以青.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社会主义宪政——《宪政研究》述评[J]. 政法论丛,2004,04:98.
[26]朱以青. 第三世界的两极分化及其原因[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05:32-35.
[27]朱以青. 战后发展思想的演变及其意义[J]. 东岳论丛,2002,04:57-59.
[28]朱以青. 评《走向理想的精神家园——毛泽东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比较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04,02:127.
[29]肖敦理 ,朱以青.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观念[J]. 胜利论坛,1999,06:37-39.
[30]朱以青. 一部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力作——评《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132.
[31]朱以青. 精神文明研究的新成果——评周向军等著《精神文明发展规律论》[J]. 理论学习,2005,12:63.
[32]朱以青. WTO框架下中国政府的法制建设——《WTO与政府法制》评介[J]. 政法论丛,2003,05:92.
[33]朱以青. 成功,离你并不遥远——评《21世纪成功丛书》[J]. 政法论丛,2002,05:63.
[34]朱以青. 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J]. 近代中国,1996,00:212-227.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